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历代孝论 > 正文

天经地义论孝道|孝星闪闪光汗青(2)

时间:2019-11-30 20:55     来源:天经地义论孝道     作者:骆承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为了树立历代孝亲的典范,有人编了《二十四孝》《续二十六孝》《四十八孝》《百孝图》等,表彰了历代的一些孝子、孝女、孝妇、孝孙,在宣传孝道方面,曾起到一定的作用。

  11.曾参

  曾参,字子舆,春秋末年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人。他虽是孔子弟子中年龄较小的一个,但却能深刻领悟孔子的思想——忠恕之道,将孔子思想传承下来,后世尊为“宗圣”。曾参除遵礼行仁外,更突出的是能够阐发孔子孝的思想,相传曾子作《孝经》。他认为孝为“德之本”,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乎孝。”曾子更身体力行,自己生活艰苦,却每日供给父母足够的精美饮食。他经常对父母问寒问暖,关怀备至。父母喜欢吃的东西,自己不吃,留给父母。他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父母所给,不敢任意毁伤。出门在外,时时想着父母。曾子在父母死后,痛哭不止,泪如泉涌,后世在其家乡曾庙中建有“涌泉井”。(《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2.专诸

  专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人(今江苏六合一带)。家里很穷,但奉养老母十分孝顺。吴国公子光到处寻找力士时,在市场上见专诸与别人打架,力大无穷,别人怎样劝也不离开。后听一位女人的声音唤他,马上离开。公子光问为什么,别人说他对母亲最孝,母亲一叫立刻回去。后来公子光与他交上朋友,请专诸杀篡位的吴王僚,专诸说:老母在家我不能去冒险。后来专诸的母亲死去,才答应公子光,在鱼腹中藏上剑,以向王僚进食之名刺杀了王僚。公子光即位,即吴王阖闾。(《史记·刺客列传》)

  13.聂政

  聂政是战国时韩国 地深井里(今河南济源一带)人。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他是一个侠士,经常为人打抱不平,但是遇到危险的事却不干,因为想着老母在家里需要自己照顾。韩国严遂要刺杀横行霸道的相国侠累,多次与聂政交往,还用黄金百镒为聂政的母亲祝寿,一再请他帮助自己除霸。聂政因老母在,不答应。过了几年,老母死了,他才仗剑杀了韩累。为了怕连累家人,自己毁容后自杀。人们不知道暴尸于世的侠士是谁。他姐姐聂 来到后伏尸痛哭,并告诉大家他是 地深井里的聂政,“我不忍心他行侠死后,连个名字也不留下。”说毕,聂 也自杀于其弟尸旁。(《史记·刺客列传》)

  14.孟轲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父亲早死。少年时受母“三迁”“断机”之教,努力攻读,终成一位著名思想家、儒学大师,后世尊为“亚圣”。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曾子关于孝的理论,并有所发挥。他认为天下大事“孝亲为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孝敬自己的父母,推广到尊敬天下的老人。他又说那种不事生产、整天下棋饮酒、懒惰成性、贪财好色不养父母以及好勇斗狠、危及父母或陷亲于不义的人都是不孝。孟母死后,孟子以隆重的礼仪殡葬母亲,有人批评他葬母规格不应超过父亲,他说当年没有条件厚葬父亲,今天条件好了,厚葬母亲,正是表示自己对父母的怀念与尊敬之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15.嬴政

  嬴政(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本来是个风流歌姬。儿子当上皇帝后,她仍与大臣吕不韦私通。秦始皇得知后,令吕不韦移居四川,路上派人杀了他。身为太后的赵姬,又将假宦官嫪毐带入宫中,与其私通。嫪毐凭借太后的威力,在朝内结党营私,招降纳叛,直至在太后的支持下发动叛乱。秦始皇镇压下嫪毐之乱后,才得知他们私通的实情,当即将他们的两个私生子捕杀,把太后迁到远处的雍地。日子长了有时也对母亲思念,但不便说出。过了一段时间,谋士茅焦对秦始皇说:“你应对母亲孝敬,不然诸侯不服,皇位不稳。”于是秦始皇把母亲迎入咸阳,令其安然居于甘泉宫,母子能经常相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16.刘邦

  汉高祖刘邦,战败项羽称帝建立汉朝以后,起初不了解礼仪,朝内大乱。后来令叔孙通定朝仪,重视起儒家的礼仪,也重视起儒家的孝道。自称帝六年起,对其父亲刘太公,五天一朝见,如一般百姓一样。他的家令对他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主不应拜臣。”刘邦认为这个说法不对,坚持不断看望父亲,有一天,刘邦下朝回来,见父亲拿着扫帚扫地时迎接自己,于是大惊,扶起父亲,说:“你是我的父亲,不能因为我,乱了天下的法。”于是上朝正式尊其父亲为“太上皇”,不但自己对父亲尽人子之职,令别人对父亲也特别尊重。对那位好心的家令,赐金五百斤。(《史记·高祖本纪》)

  17.刘恒

  西汉初年,吕后当政,引起许多人不满,刘氏宗室及老臣们联合诛吕以后,汉室内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只好从代地把刘恒请来即位,为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被贬到代地好多年,一直被冷落,心情郁闷,年纪老了,身体也不好。刘恒对母亲照顾备至。精心照顾母亲三年之久,三年中夜里不解衣,睡到母亲身边,对母亲随时观察问侯,将药熬好后,他亲尝汤药,亲自奉给母亲。他的孝亲行为,给全国做出榜样,自此以后,汉朝皇帝明确提出“以孝治天下”,每个皇帝死后的谥号前面均加一个“孝”字。(《史记·文帝本纪》)

  18.灌夫

  西汉初年,新的国家刚刚稳定,经济恢复不久,就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为了保卫统一的形势,朝廷派兵镇压。军中一老将灌孟,颖阳(今河南许昌)人,作战勇敢,但因年老体衰,在一次战斗中战死。依照惯例,与他同在军中服役的儿子灌夫应扶柩回家归葬,不再从军。灌夫却向皇帝要求继续留在军中杀敌。一次战斗时,他率领几十人,冲入敌营,对叛军展开殊死搏斗,杀伤叛军无数,几十名勇士也全部战死,独灌夫一人归来,浑身已受伤多处。幸好有万金良药医治,才不致死。灌夫勇捉敌人,全忠全孝,被朝廷封为中郎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9.石建

  西汉初年的大臣石奋,温(今河南温县)人,早年随刘邦起事,官至太子太傅。他有四个儿子,分别名石建、石甲、石乙、石庆。儿子们都仁德孝谨,在朝内为官,每人都做到二千石(当时郡守之类的官,俸禄为二千石)。汉景帝说他一家五人均是“二千石”,称石奋为“万石君”。石奋谦恭平易,儿孙们一个个孝亲敬老,循规蹈矩,人称孝贤之家。尤其是长子石建,虽已老年白头,仍每五天沐浴更衣后去向父亲问安。偷偷地向侍者要来老父肮脏的内衣,躲到厕所里亲自洗涤。洗完交给侍者,不让父亲知道。石建如此孝亲,自己的工作也尽职尽责,经常受到景帝表彰。石建的行为自然影响到子孙,史书记其子孙之孝行,有的超过石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20.缇萦

  淳于意,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医术高明,救死扶伤,远近闻名。汉文帝四年(前196),当地一个豪强诬告他治死人命,并买通地方官员把他拘捕,准备押到京城长安,处以剕刑(砍足)。临走以前,淳于意悲愤地对五个女儿说:“可惜你们都不是男子,家中出了这么大的事,谁也救不了我。”小女儿缇萦却说:“女儿虽小,甘愿为父解忧。”于是长途跋涉,历尽艰难,跟随到了京师,冒死向皇帝上疏,申诉父亲的冤屈,说:“小女愿被贬为官奴,替父赎罪。”又说:“自古死者不能复生,砍掉足后,不能复续。要想改过自新也来不及了。”汉文帝很受感动,便赦免了淳于意。并接受缇萦建议,下令免除肉刑。(《列女传·辩通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