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历代孝论 > 正文

天经地义论孝道|孝星闪闪光汗青(7)

时间:2019-11-30 20:55     来源:天经地义论孝道     作者:骆承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为了树立历代孝亲的典范,有人编了《二十四孝》《续二十六孝》《四十八孝》《百孝图》等,表彰了历代的一些孝子、孝女、孝妇、孝孙,在宣传孝道方面,曾起到一定的作用。

  61.崔衍

  唐朝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崔衍的父亲崔伦,曾以右庶子的官阶出使吐蕃。崔衍的继母李氏一直对他不好。当崔伦从吐蕃回来时,李氏有意穿一身破烂衣服迎接丈夫,谎言崔衍从来不给她好衣服穿。崔伦大怒,把儿子叫来,喝令跪到地上,要用皮鞭抽打。崔衍只是啼哭,不加辩解。这事被他异母弟崔殷知道,崔殷马上跑去告诉父亲实情,说崔衍经常给继母买很多好衣服,李氏是故意陷害崔衍,父亲才息了怒,李氏对崔衍也转变了态度。崔伦死后,崔衍对后母仍然孝敬,经常给她买很多高档衣物,自己身为富、歙、池州观察使,日子却很清贫,妻子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只是不饿肚子而已。(《新唐书·崔衍传》)

  62.贾直言

  唐朝中期,河溯人贾道中,在侍候皇帝时犯了罪,唐代宗赐他毒酒,叫他自裁。此事叫他儿子贾直言知道。他知道父亲是被冤枉的,但自己也没有办法。他想:父亲如果死去,家中人无依无靠,没法生活,自己年轻,应代父死。父亲悲愤地正要饮毒酒,贾直言说:“你应向四方神灵的使者拜谢,不然死后没谁接纳你。”父亲稍一停留,他抢过毒酒一饮而尽,接着昏迷过去,躺到地上。第二天,毒酒液从他脚底下流出,并没致死,好久才苏醒过来。唐代宗怜悯他一片孝心,免去他父亲的死罪,发配到岭南。从此,贾直言拖着一条跛腿到岭南继续孝敬父亲。(《新唐书·贾直言传》)

  63.任敬臣

  唐朝棣州人任敬臣,五岁丧母,悲痛至极。七岁时问父亲:“我要如何报答母亲?”父亲说:“《孝经》中说‘扬名显亲’。即你干出一番事业来,为父母增光添彩。”任敬臣谨记此言,刻苦学习,远近闻名。汝南任处权见到他,夸奖他学习似颜回。十六岁时,刺史崔枢要举他为秀才,他说自己学问不大,婉言谢绝。过了三年,他被地方上举为孝廉,授著作局正字。其父死后,痛哭难过得吃不下饭,继母说:“你不吃饭,哭坏身子,并不是孝。”任敬臣听从继母的话,此后继续学习,位迁秘书郎。自己觉着还不够,又闭门攻读,学问日增,被朝内大臣虞世南看中,召为弘文馆学士。不久又授越王府西阁祭酒,终为太子舍人。任敬臣一生努力,完成了其父母“显亲扬名”的遗愿。(《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五)

  64.支叔才

  唐朝定州(今河北曲阳一带)人支叔才,是个穷苦百姓,但却以孝敬出名。隋朝末年,到处闹饥荒,支叔才带着母亲乞讨,住到野外,生活十分困苦,但奉母毫无怨言。有一次,乱兵杀来时,把他捉住,说他是隐藏的奸细,要杀他,他哀告自己是奉养老母的普通百姓,说:“杀了我,也等于杀了我母亲。”乱兵为其孝行感动,释放了他。战乱结束,支叔才奉母回家,自己为人佣工,挣点钱养活老母,情况渐好。但老母背上生了一个大疮,疼痛难忍。疮中有脓,郎中无法用药,他就趴到母亲背上用嘴将脓吮出,给老母减轻痛苦。母亲死后,依礼埋葬。唐高宗对他的孝行予以旌表。(《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五)

  65.唐氏

  唐朝彝山南西道节度使崔管的曾祖母长孙氏,年纪很大,嘴里的牙齿都掉光了,不能吃饭。崔管的祖母唐夫人,每天早上先梳好头,洗好了手,到堂前拜见婆婆,再上堂来给婆婆喂饭,日复一日,从不间断,使年老的婆婆得到营养,身体健康。后来,长孙夫人生了病,对家中的人说:“媳妇对我这么孝顺,我没法报答她的恩德。愿你们都好好向她学习,也像我儿媳妇一样孝敬长辈。”果然,日后崔家代代孝亲,诗礼传家,出了好多名人。

  66.高怀德

  宋初名将高怀德,妫州(今河北涿鹿)人。父亲高行周是延、潞两镇及留守洛阳的军事官员。北方的辽兵侵犯边疆,朝廷委派高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刚满二十岁武艺超群的高怀德要随父北征,同时还可以保护父亲,得到父亲的允许。当他们走到戚城的时候,被敌兵团团围住,援兵一时又来不到,形势十分危急。高怀德此时为保住父亲,奋勇作战,拼命抗敌,左射右击,拼命冲杀,敌兵纷纷败退。他保护父亲冲出重围,同时也保住了一支军队。因为这次作战有功,朝廷封他为罗州刺史,还赏赐给他很多东西。他却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保住父亲未受伤害。(《宋史·高怀德传》)

  67.郭琮

  宋朝台州黄岩人郭琮,幼年丧父,孝敬母亲,十分恭顺。虽然娶妻生子,但怕母亲孤单,常到母亲那里住下,以解寂寞。母亲所欲,一切皆能满足。有人说素食可增母寿,郭琮便素食三十年。他经常与母谈心,以使母亲时时高兴,在他的照顾下,母亲百岁仍耳目不衰、饮食不减,乡里尊为寿星。郭琮尽管没有任何孝亲的惊人事迹,但几十年来如一日,实属难得。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朝廷下诏书选择孝悌人物时,邻里四十家共同推选郭琮,朝廷对其旌表,免其徭役。(《宋史》卷四百五十六)

  68.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北宋吉水(今属江西)人。四岁丧父,母亲郑氏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少年时,买不起纸,在地上用芦荻练习写字。母亲教育他:人生在世,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不应随波逐流,拾人牙慧,应有创见。欧阳修谨遵母亲教导,在文学上立志有所创新。当时骈丽文盛行,辞藻华丽,但言之无物。欧阳修一心想振作文风,但无从下手。有一天,在旧书箱中找到唐代韩愈留下的文章,感到惊讶。对韩愈推行古文运动的“文以载道”主张,敬佩不已。于是他与尹洙交朋友,推行古文运动,用实话评论当时的朝政。后来又与梅尧臣交朋友,继续推行言之有物的文风。勇于创新,进行改革,正是欧阳修遵从母愿的结果。(《宋史·欧阳修传》)

  69.苏过

  苏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儿子,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县)人,自小就很孝顺。当苏轼政治上受到迫害,被贬到今天的广东、海南等地的英州、惠州、儋耳,以后又转到廉州、永州,小儿子苏过一直跟着他南下。他知道父亲被贬,是政治迫害,是冤案,心情不会好,身旁不能没有人。在苏轼被贬期间,他时时在父亲身边,凡是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由他一人筹划,不管白天黑夜、严寒酷暑,总是一身百为,不知其难。为了使父亲心情好一点,他在海上时,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志隐》。苏轼看了以后说:“岛上很好。我看了你这篇文章,安心在岛上住下去了。”苏过也是著名的书画家,时称“小苏”,后来官至中山府通判。(《宋史·苏轼传》)

  70.岳飞

  岳飞,字鹏举,南宋时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早死,事母至孝。他谨遵母命,除学文化外,又向周侗等人学了一身武艺。十九岁应募从军,不久因父死还乡,接着又应募抗金。起初,岳飞认为父死母老,需要照顾,作为独子,自己不宜远行。岳母知道后,对他进行了一番教导,说:“一个人应尽忠,也应尽孝。但如果忠孝不能两全时,二者只能取一。从大局出发理应尽忠,尽忠就是尽孝。”岳母为使儿子记住这番教导,在其背上刺以“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谨遵母命,毅然应征,以功授秉义郎。随宗泽守开封,升统制。后率军在收复建康之役中立过大功。日后更作为主帅奉命率师北伐。他率领的“岳家军”能征惯战,名垂青史。“精忠报国”的岳飞也被誉为忠孝两全的古代名将。(《宋史·岳飞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