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历代孝论 > 正文

天经地义论孝道|重阳登高敬老人

时间:2019-11-30 20:57     来源:天经地义论孝道     作者:骆承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这首题名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绝句,是唐朝大诗人王维十六岁时所作。此诗真切地写出了当时的重阳登高活动、插茱萸的民俗及诗人与亲友的深厚情谊,历来作为佳句,千年传唱。由这首诗,我们来说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题名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绝句,是唐朝大诗人王维十六岁时所作。此诗真切地写出了当时的重阳登高活动、插茱萸的民俗及诗人与亲友的深厚情谊,历来作为佳句,千年传唱。由这首诗,我们来说重阳节。

  一、双九重阳

  重阳节,古代也称“重九节”。《易经》阳爻称九(如初九、九二等),九月九日既是双“九”相重,自然也是双“阳”相重,故称为“重阳节”“重九节”“九重阳”。这一天自古以来各地都有登高的习俗,所以又称“登高节”。九月,俗称“菊月”,古代不仅因为重阳是菊月的节日,也因为在这一天民间多有赏菊、饮菊酒等风俗,所以又称为“菊节”。古代重阳这天,人们多插戴茱萸,故又称为“茱萸节”。

  重阳节在我国也有较早的历史。据《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之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以后嫁与平民为妻。有一次,她曾和别人说起以前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饮菊花酒、吃蓬饵(米糕)、佩茱萸以求长寿的故事。可知西汉时宫中已庆重阳节了。以上记的是一段逸闻。至于对这一节日的解释,魏文帝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五《九月·重九》中记起当时临安的风俗时说:“日月梭飞,转盼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相应,故号曰‘重阳’。”我国古时以九为多数。阴阳相交,阳代表太阳、光明、吉利,二“九”相重,即二“阳”相重,便有大光明、大吉利的意思,为此,人们便把它当作一个传统的节日保留下来。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