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历代孝论 > 正文

天经地义论孝道|孝星闪闪光汗青(10)

时间:2019-11-30 20:55     来源:天经地义论孝道     作者:骆承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为了树立历代孝亲的典范,有人编了《二十四孝》《续二十六孝》《四十八孝》《百孝图》等,表彰了历代的一些孝子、孝女、孝妇、孝孙,在宣传孝道方面,曾起到一定的作用。

  91.麹祥

  明朝永乐年间,永平(今河北昌黎一带)人麹祥,父亲麹亮为金山卫百户。在麹祥十四岁的那年,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虏掠的倭寇,将麹祥掠去。倭国国王把他改名元贵,叫他在倭国为官,还为他娶了妻子。但麹祥一天也没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想念自己的母亲。宣德时期,他与倭国使臣到明朝来,提出归国孝母,但当时朝廷为怀柔远人,未允许,只准许麹祥国家探母。历经二十多年,母亲已不认识他,只知他耳后有赤痣,验证以后果然有,母子抱头大哭。麹祥一心要回家侍奉母亲,向朝廷再次要求,终获批准。他毅然抛弃在倭国的官位、财产,回到故乡奉养失散二十多年的母亲,传为历史佳话。(《明史》卷二百九十六)

  92.周琬

  明朝初年江宁人周琬的父亲为滁州牧,犯下了大罪,按律当死。十六岁的周琬挺身而出,向皇帝请求自己代父死。皇帝认为是别人教唆或指使,不一定是真心,遂下令斩首。周琬得知,面不改色,坦然受刑。皇帝不杀他,把他父亲也轻判为戍边。周琬又向皇帝上奏说:“戍边与斩首,都是一个死。眼看着父亲死去,儿子何颜偷生,还是请皇帝斩了我,免去父亲的罪吧。”皇帝下诏把他绑缚市曹问斩,周琬不仅不害怕,反而高兴。皇帝看到这一少年的真正诚意,下令赦免了他,并且为之亲题御匾:“孝子周琬”,不久授予兵科给事中的官职。(《明史》卷二百九十六)

  93.伍洪

  明朝安福(今江西吉安一带)人伍洪,洪武四年(1371)进士,授绩溪县主簿,后来又升为上元县知县。因父亲去世,丁忧在家。三年过去,又因母亲年老,需在家服侍,不再去做官。家里的一些资产也让给弟弟,自己独自隐居养母。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获罪逃跑,官府抓捕不得,把他母亲抓去。伍洪赶到衙前,哭着请代母服罪。母亲说:“你弟弟的罪不轻,你去代替他是死罪。我年纪大了,死了没什么,你一定不要来顶罪。”伍洪说:“哪有儿子在却连累母亲的。我们都是顶罪,还是让我这个对弟弟教育不好犯下大罪的人来顶罪吧。”伍洪执意前去,结果被处死,人称全了孝悌。(《明史》卷二百九十六)

  94.陆尚质

  明朝有个陆尚质,山阴(山西大同西南)人,对父母从来孝敬,为了让父母生活舒适,想尽一切办法。有一天,父亲乘船渡江,陆尚质在岸上送父亲。船向前渐去渐远,他又跑到山崖上观看。忽然刮起了大风,父亲坐的船轻飘飘地要由江入海。他知道入海以后,就要翻船,父亲必然遇难。见此情景,陆尚质毫不犹豫,从崖上跃入波涛之中,拼着命地将船推向崖边。撑船的人在船上、他在船下共同努力,船终于靠了岸。父亲安全了,而陆尚质却溺死水中。人们敬佩这位孝子,日后把这里称做“陆郎渡”。(《明史》卷二百九十六)

  95.王原

  明朝正德年间,文安人王原,幼时家贫,父亲因家贫役重而离家出走。王原稍大后,母亲向他说起父亲的事。王原在门外繁华的地方摆上酒食,远方旅客来后,招待一番,向他们打听父亲的下落。过了几年,一无所获。结婚后月余,向母亲跪别,决心外出寻父。母亲认为毫无希望,不叫他去。王原寻父之意已决,背着行李以及写着父亲祖籍、年龄等内容的揭帖出了门。他遍历山东南北,至田横岛等地未找到。有人告诉他应该在南方,于是又整装南下洺、漳,行至辉县带山,宿一庙中,得知烧水的老汉与父亲的情况一切相同,谈起来,正是老父,便劝其父回家。其父起初不肯,经王原牵衣顿足,要求再三,才回到家中,父子、夫妻团圆。(《明史》卷二百九十七)

  96.荣瑄

  明朝天顺年间琼州人荣瑄,三岁时死了父亲,他与兄长荣琇共同伺奉母亲。天顺四年(1460),贼寇占据琼城,荣瑄兄弟扶着老母外出避难,遇见贼寇。荣琇对荣瑄说:“我以死保住母亲,你快跑去叫人来搭救。”荣瑄答应去求救援者。不一会儿,官军来到,捉住荣琇,要杀头,荣瑄闻知后,急忙跑来,跪到地上叩头流血说:“我兄长为保老母而被擒,母老家贫,指望兄长劳作挣钱度日,要杀杀我,留着兄长养母亲。”官军的主将很糊涂,竟把荣瑄杀死了。(《明史》卷二百九十七)

  97.王在复

  明朝太仓人王在复,二十一岁时,随父亲到城外读书。那时倭寇侵犯我东南各处,此时到了太仓。他们父子赶快入城躲避,父亲体胖跑不动,王在复拼命跑了一段路,没见父亲,马上回头去找。这时父亲已被倭寇捉住。王在复救父情急,急忙上前,对倭寇叩头求免。倭寇不但不允,还挥起刀来要砍父亲,王在复急忙以身挡住,继续痛哭哀求。倭寇挥刀将他父子杀害。当两颗人头落地的时候,王在复的两手还紧紧抱住父亲不放呢。(《明史》卷二百九十七)

  98.冯象临

  明朝一个秀才冯象临,在家孝悌,全家和睦、幸福。忽然家里失了火,冯象临从外面回来,找不到父母,邻人告知在室内。当时火光遍起,烟雾弥漫,他硬冲进屋去,将老母从室内背了出来。母亲呻吟着告诉他父亲还在室内,冯象临放下母亲,又冲进火中,将父亲救出来,还拉出来一个幼弟。这时他身体的一半已经烧烂,几乎走不动。又听说幼妹尚在屋内,三次咬紧牙关,冲了进去。父母见他已不支,大声呼号不叫他去,但已阻止不住。过了好大一会儿,又冒着烈焰将烧得半死但尚活着的幼妹推出,而冯象临全身已被烧烂,出不来了。人们都说冯象临做到了孝悌,真是一个读圣人之书用于实际的读书人。(《明史》卷二百九十七)

  99.孔金

  明朝山阳人孔金,父亲早亡,母亲谢氏,遗腹三月生下孔金。当地有个大商人,名叫杜言。此人很坏,硬逼孔母嫁给他,孔母不从,投河而死。孔金长大以后,到官府去告杜言。杜言财大气壮,贿赂了官府,不但不受理孔金的状子,还要把孔金害死。孔金一路乞讨,到了南京,击鼓鸣冤,也没得到京师官府的重视。一介平民,虽含大冤,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又回到家中,在母亲墓前日夜啼哭。如此日复一日,许多人知道了他的冤情,乡里人刘清等爱打抱不平,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知府张守约,张早知杜言横行不法、罪迹累累,为此事找到地方民众及媒人对质。弄清了真相后,杀了杜言,替孝子孔金报了仇。(《明史》卷二百九十七)

  100.诸娥

  明朝初年,山阴人诸娥,父名士吉,洪武初年为粮长,有人诬告他多收粮赋,贪污中饱,官府判作死罪,两个儿子名诸炳、诸焕,也因此获罪。当时诸娥才八岁,家中遭此横祸后,日夜啼哭。为辨明真相,跟着她舅舅到京师去诉冤。明初规定:凡诉冤的人,首先要卧钉板,不然不予受理。钉板就是一个大木板上,砸上几百个钉,翻过来另一面露出尖尖的钉头,人卧到上面,辗转多次。小诸娥为申父冤,毅然躺到钉板上,辗转几次,浑身到处刺出血窟窿,几乎死去。官吏们见她心诚,收了她的状子,弄清事实,饶了她父亲,只判她一个哥哥流放。冒死为父伸冤的诸娥却因此死去。乡里人哀悼她,把她的肖像放进孝女曹娥庙内。(《明史》卷三百零一)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