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历代孝论 > 正文

天经地义论孝道|孝星闪闪光汗青(11)

时间:2019-11-30 20:55     来源:天经地义论孝道     作者:骆承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为了树立历代孝亲的典范,有人编了《二十四孝》《续二十六孝》《四十八孝》《百孝图》等,表彰了历代的一些孝子、孝女、孝妇、孝孙,在宣传孝道方面,曾起到一定的作用。

  101.薛文

  清朝初年江南和州有两个贫苦兄弟,哥哥叫薛文,弟弟叫薛礼。母亲年老体弱,需人照顾,他们一人到外面给人佣工,一人在家照顾母亲,兄弟俩不断轮流。在家照顾母亲的,不停地与老母交谈,不使她孤单。在外佣工的,

  晚上带回酒肉给老母吃。为使老母高兴,兄弟二人经常在老母面前唱些小曲、乱舞一阵,或作出种种怪态来,让母亲高兴。这样照顾了几年,老母病死。死后,两人多干活儿,多挣点钱发送了老母。朝廷得知他们孝母的事迹,特建祠表彰。(《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七)

  102.陆陇其

  陆陇其,平湖(今浙江嘉兴)人,清朝著名学者。在他任灵寿县令时,一位老年妇女状告儿子忤逆不孝。陆见这孩子一脸稚气,不像坏人,陆对其母说:“我署中缺一小僮,可由你的儿子暂代。以后有了僮仆,我再惩罚他。”老妇人回去后,陆叫其子在家服役。陆陇其每天早上伫立母亲门外请安,母亲起床后,亲自盛饭端菜。老母吃毕自己及家人才吃。每遇闲暇时间,便陪老母安坐,或讲故事,或拉家常,以为笑乐。老母偶有不适,请医熬药,关怀备至。有时整夜不睡,伺候老母,毫无倦容和怨言。几个月后,小僮耳濡目染,忽然跪下哭着说:“半年来,大人的一举一动深深地教育了我。都怪我不懂事,不知孝敬母亲,还惹她老人家生气。我回去向母亲认错,日后一定要像您一样孝敬母亲。”小僮回了家,向母诉说半年来的感受,母子俩痛哭一场,共同感谢陆大人身教之恩。

  103.哑孝子

  《清史稿》中记载一位不知姓名的哑人,有人说他是云南昆明的乞丐。他每次讨饭回来,要到干的给母亲吃,自己吃稀的;要到稀的,给母亲喝,自己不吃不喝。冬天衣服少,睡觉时和母亲靠到一起,以自己的体温给母亲取暖。发现母亲不高兴的时候,便做出各种奇怪样子,博得老母一笑。此人孝敬母亲远近闻名,人称哑孝子。许多人为他的孝行所感动,人们除给他一点饭食外,也常给他点钱。他知道,母亲在世时,自己讨饭奉养,死了以后,怎样安葬呢。为此他早作准备。当他每次要到铜钱时,便投进一口废井中。日积月累,井中已积了不少钱。他母亲去世后,乡里好心人打算将他母亲草草埋葬,哑孝子却一直用手指着井中。最初别人不解,经他一再示意比画,人们才知道井里有钱。遂把井中之钱取出,安葬了他的母亲。

  104.沈仁业

  沈仁业,字振先,清朝江苏吴县人。父亲到越南经商时,娶越南女子,生下沈仁业。八岁时,他才随父亲归家。按当时规定,外国人不能到中国来,他母亲只好留在越南。沈仁业因和母亲分离,时时郁郁寡欢。不久,父亲又死了。他决心南下渡海寻母。恐母亲不认识自己,请人绘了父亲的图像带在身上,南下寻找。当时正值越南发生战事,其母带着另外两个年幼的子女逃进山中。沈仁业到山中找了七天七夜,没顾上吃饭,也没找到。又过了两年,有人被他的孝行感动,为他开船到越南找到了母亲。回程时遇上飓风,仁业紧抱母亲,以身护母。风停后,到了琼州,地方官不让其母入境,仁业哭求,仍不得允。一位老吏看他们可怜,便找来康熙时允许外人入境的文书,才被批准入境,将母亲及弟妹接回家中,对母亲尽力奉养送终。

  105.李三

  清朝江苏宜兴人李三,是个普通农民。此人瞎了一只眼,跛了一只腿,但心地善良,孝亲有名。他父亲死后,两个哥哥要分家。家中共有六亩田,四间屋,一条船。两个哥哥把田、屋分去,只把一只船给了李三。商定三人轮流养母亲,李三奉养母亲时,每顿食必有肉。母亲去两个兄长家时,李三还经常给母亲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后来两个兄长相继死去,一个嫂子早死,一个嫂子改嫁,只有李三自己奉养母亲。多年来,他用这条船撑船挣钱度日。他撑船时,雇主给钱再多,也不走太远,从来不在外面过夜,为的是回家照顾母亲。为此奉养母亲三十年,邻里竞相夸赞。他还抚养侄儿。其母亲死以前,拉着孙子的手说:“好孩子,要学你三叔啊!”(《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七)

  106.贾锡成

  贾锡成,清朝江苏宜兴人,父亲贾映乾,性情粗暴。锡成生下不久,因为一点小过,父亲怒责母亲,母亲离家不归。幼年的贾锡成,经常被小朋友讥讽为没娘的孩子,为此心中悲伤不已。稍大一些,便到外面去寻找母亲。到了无锡一个尼姑庵中,老尼给他食物,对他很

  慈爱,便想到母亲可能在某个庵中,于是他去了许多尼庵。有一次,一位老尼问他来自何处,回答来自宜兴,老尼说我的徒弟也是宜兴人。引见了以后,知是生母。母子悲喜交加,但母亲坚决不回家。日后贾锡成经常去探望,多次送去各种食物,母亲死后,依礼还葬。不久,父亲也死去,贾锡成也十分悲痛地葬了父亲。(《清史稿》卷四百九十八)

  107.潘周岱

  清朝安徽泾县人潘周岱,是个普通的竹工。和父亲一起给人家干活,干活时总是拣重活干,把轻活留给父亲。有一次,在干活时,父亲伤了足,他把父亲背回家,从此自己干活养家。经常买些酒肉供给父母吃喝,每到吃饭时,父母吃完他才吃。遇到荒年吃不上饭时,有一点饭也先供父母吃,他与妻子食糟糠。父亲生了病,他四处求医,精心照顾,不离左右。母亲生病时,入夜想喝点泉水,潘周岱拿着瓶子步行四十余里,去接泉水。一夜跑八十多里,天明赶了回来。他妻子也和他一样孝敬父母。他们的家虽贫穷,但父母生活得很好。父母常说:“我们远远胜过那些富裕之家。”(《清史稿》卷四百九十八)

  108.黎安理

  清朝贵州遵义人黎安理,自小生于一个不睦的大家庭中。祖母死后,祖父另娶,继祖母无理凶悍,经常与父亲大闹。父亲受气难忍,迁到四川灌县,后来死到那里。母亲受不了虐待,也回了娘家。十岁的黎安理被祖父留下,但一直受继祖母虐待。白天令他砍柴,晚上令他舂米,舂举不动,用绳绑上用脚踩。还经常不让吃饱,甚至设法害他,皆未能如愿。后来祖父死去,继祖母无所依仗,又生了病,黎安理不计前嫌,侍疾不倦,死后依礼治丧。他事祖父母三十四年,以孝顺出名。日后又去灌县为父上坟,请母亲及弟弟归家。一个弟弟死于外地,抚养其子。乾隆四十四年(1779)黎安理乡试成功,授永清教谕,后来又任长山知县,有治绩。此人孝悌仁爱,为人们称颂。(《清史稿》卷四百九十八)

  109.钱孝则

  清初江南桐城人钱孝则,父亲在明朝福王时,以党人的罪名被追捕,变易姓名,带着全家人亡命到震泽。敌兵追上来,他母亲及妹妹均在逃亡时在水中淹死,他与父亲藏到稻田里,得免于难。敌兵过去以后,才将母、妹遗体收葬。和父亲又一起逃到福建。不久,福建又有了战乱,他和父亲奔逃中走散。过了几年,钱孝则返回福建,到处寻找父亲。历十三年,才找到,父子一起回家。回家后,父亲续娶徐氏。徐家有富名。一天父亲不在家,强盗破窗而入,绑着钱孝则,叫他领着去徐家抢掠。钱为了维护父亲的名声,维护正义,坚决不去,强盗用斧子把他的头颅砸裂,也不屈服。钱孝则至死保住了名节。(《清史稿》卷四百九十八)

  110.姚易修

  姚易修,江南元和(今杭州)人。康熙初年,其父姚宗甲为闽浙总督范承谟的幕僚。耿精忠作乱时,捉住范承谟及他的一些幕僚,姚忠甲也在内。姚易修闻之,到耿精忠大营愿代父死,并咬破手指写血书保证。于是耿释放他父亲,将他系于狱中,迫使他投降。姚易修不为之屈服。康熙十五年(1676),耿精忠败亡,他才脱牢狱。当年姚母听说丈夫儿子的噩耗,日夜啼哭,两眼哭瞎了。姚易修恢复自由后,用各种方式给母亲医治眼病,后来竟治好复明了。(《清史稿》卷四百九十八)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