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历代孝论 > 正文

天经地义论孝道|重阳登高敬老人(5)

时间:2019-11-30 20:57     来源:天经地义论孝道     作者:骆承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这首题名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绝句,是唐朝大诗人王维十六岁时所作。此诗真切地写出了当时的重阳登高活动、插茱萸的民俗及诗人与亲友的深厚情谊,历来作为佳句,千年传唱。由这首诗,我们来说重阳节。

  五、重阳杂俗

  重阳时节,秋风送爽,金菊盛开。但也即将步入冬季,人们便抓紧这美好时光,进行一些郊外活动,因此重阳节的野宴之风大盛。《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同书注引“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近代皆宴设于台榭”。前引《东京梦华录》之《登高》中提及北宋到汴京附近一些地方登高“宴聚”。《武林旧事》说到只有遇到“郊祀”时,这年才“罢宴”。

  重阳节古人多食“重阳糕”。这一民俗古时南北各地均有。糕,汉时称“蓬饵”。重阳节吃糕,取其高(糕)义。据《岁时杂记》载:“二社(秋社、春社)、重阳尚糕食,而重阳为盛,以枣为之,或加以粟。”《岁时记》亦载:“九日以面粉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名食鹿糕(禄高)。”可见此俗由来已久。

  到了宋代,重阳节吃糕的风俗讲究很多。《东京梦华录》曾这样记载当时的情景:“九月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糁钉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梦梁录》亦云:“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禁中阁下及贵家相为馈送。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塐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曰‘狮蛮栗糕’。供衬进酒,以应节序。”可见,南宋的重阳糕又比北宋有所发展。到了南宋末年,重阳糕讲究更多。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又作蛮王狮子于上,又糜栗为屑,合以蜂蜜。印花脱饼,以为果饵。又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乾淳岁时记》所记与此略同)有的糕达九层,以示“重九”,可谓花样百出了。《六典膳部》记:“节日食料,九日麻葛糕。”《食谱》记:“张丰美家重九米阳糕。”可见做糕的技术越来越高了。清代诗人诗中写道:“吉祥字贴卖糕人,薏酒添来菊花新。休说塞禽惟有雁,袋瓶开处斗鹌鹑。”在糕上又装饰上“吉祥”二字,那一天还有斗鹌鹑的活动。

  重阳节不但民间食糕,朝廷亦重此俗,《皇朝岁时记》记:“重九日,赐臣下糕酒,大率为社日”,但是在这一天赐的糕酒上面却“插以菊花”。百姓们又在“重九日天欲明时,以它糕搭小儿头上乳保祝祷云‘百事皆高’”。

  食糕之风是多年来的传统习俗。唐朝大诗人刘禹锡重阳节食了重阳糕,想要为此糕题一首诗,但因儒家的五经中没有此字,他的诗便写不下去。这种做法显然太循古了。后人宋子京在诗中写道:“飚馆轻霜拂曙袍,糗餐花饮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中一英豪。”

  重阳节食糕的风俗,后来又有所发展,北京、安徽等地多用发面(发酵过的面)来蒸糕。北京人叫作“发糕”或“花糕”“米糕”。有的还有各种名堂,清人杨静亭《都门杂咏》中有几首诗提到各种名目的糕。如“黄蛋和面啖如糖,松子擎来香最清。妙制品性供上用,奶油风味溯兴京”,是说当时有一种“奶油糟糕。”又有诗:“绍兴品味制来高,江米桃仁软若膏。甘淡养脾疗胃弱,进场宜买水晶糕”。是说当时有一种“水晶糕”。又有诗:“南楂不如北楂同,妙制金糕数汇丰。色比胭脂甜若蜜,鲜醒消食有兼功。”是说当时还有一种“山楂糕”。这种糕又称“金糕”。这几首诗把几种糕的形状、制作方法及食用的功能等都形象地说了出来,非常难得。后来有的还在糕的上面加一些干果,做出各种不同的花样,讲究的更做成九层高,像座小宝塔,上面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重九之意。南方多用糯米或糯米面加上枣、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肉等做成大蒸糕,切成块放到一起,叠得很高,亦取重九日子越来越高(糕)之意。

  重阳已近深秋,这时内蒙古和西部地方正是秋高羊肥的时候,人们以重阳食羊为美事。南方各地,此时螃蟹黄满肉肥,所以喝菊酒吃螃蟹又是江南一带的风俗,北方却无蟹而食。清末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有诗云:“秋夏之交快口频,横行公子最鲜新。重阳时节偏无蟹,馋煞登高载酒人。”

  重阳时节,天气虽然转寒,但是并不甚冷。所以南北朝时,南方的齐朝“以九月九日马射,或云秋金节,讲武习射,象立秋之意”,唐朝的皇帝也曾特别允许五品以上的官员在重阳节时齐集于玄武门前,练习骑射。《辽史·礼志六》记:“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射毕,择高地卓帐,赐蕃汉臣僚饮菊花酒。免肝为臡,鹿舌为酱,又研茱萸酒,洒门户以衿裱。”《金史》记:“九月九日,拜天射柳,岁以为常。”均为利用此日练武、宴饮传统的发展和扩充。

  除九月九日当天以外,后来有人在次日也集会宴赏一天,谓之“小重阳”。

  封建社会的重阳节,饮宴、赏菊的只能是官僚、贵族、豪门富户,至于广大人民则并无什么欢乐可言。白居易《九日登西原宴望》中有诗说得好:“酒酣四向望,六合何空阙!天地自长久,斯人几时活?请看原下村,村人死不歇:一村四十家,哭葬无虚日。”在动乱的封建社会中,人们哪还有心饮宴、赏菊呢?

  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提倡尊老爱幼。改革开放以来,便将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各地举行一些敬老活动,提倡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人更珍惜这一太平盛世、大好时光,力求做到老有所为,用自己毕生的经验给年轻人当参谋、做顾问,使我国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天经地义论孝道|重阳登高敬老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