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历代孝论 > 正文

天经地义论孝道|齐鲁文化与中华孝道(3)

时间:2019-11-30 20:53     来源:天经地义论孝道     作者:苗枫林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中华孝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构成部分,也是现代中国人为创造家庭温馨、撒播人间亲情发出的新的呼唤。

  三、新孝道文化的使命

  新孝道文化,担负着新的使命,那就是社会和谐。

  年轻一代对父母、长辈和老一代,要赡养他们,尊重他们,继承和弘扬他们的事业,这就是“尊老敬亲”的本质的要求。

  如今,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这是一场悄然而至的挑战。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人们惊奇地发现,我们对“孝”的需求是那样迫切。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1%,接近1.5亿人。中国的老年人是全世界的1/5,是亚洲的1/2。从总体上讲,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中国的老龄化正以每年3.3%的速度增长。现在,中国是“九人行,必有一老”。山东则已形成“八人行,必有一老”的人口结构。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直观原因,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平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初的35岁,提高到2005年的72岁,使老龄人口绝对值大幅度增长。这本身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二是新生人口绝对值减少。这是体现中国长远利益的实施计划生育的成果。但是,两件好事重合,一增一减,就形成了中国的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所以,这场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使中华民族沿着复兴之路走下去,我们自己向自己发起的挑战。

  我想告诉年轻朋友,当你们走出校门,迎接你们的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当你们步入“知天命”之年,迎接你们的是“三人行,必有一老”的社会。据测算,中国老龄人口的峰值是到达32%才可回落。山东省老龄人口的峰值是到达34%才可回落。“回落”,不是回到过去的人口结构比例,而是形成一种新的人口比例,大致在本世纪末方可稳定下来。“三人行,必有一老”的人口结构,就是说一个劳动者,要抚育一小,赡养一老。到那个时候,我们这一代老年人将平静地退场,因为我们相信现在的年轻一代会解决好这些难题。

  “三人行,必有一老”,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国情。据我所知,今日奥地利,正是这样的人口结构。其他,诸如北欧、日本,都是许多年前即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不过,人家是“先富后老”,我们是“未富先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挑战。就在十几天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只是觉得很多痛骂中国的人,并没有了解到,很多问题的存在不是今天政府制造出来的,而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中国要想在三五十年内创造一个西方人四五百年才能创造出来的社会,时间要缩短十倍,是不可能不出问题的。所以客观来说,中国现在的成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所以,中国人口老龄化,“三人行,必有一老”,是需要用我们的聪明才智,用我们的东方文明的历史传统,去认真对待的。孝道的弘扬,正是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诸多钥匙中的一把,2010年9月20日,国家举行表彰道德模范大会,受表彰的53人,“敬老爱亲”模范11人中有6名在读大学生。他们的行为令我们这些年长的人感到震撼,也感到自豪。在此之前,许多省市已把每年评选表彰“孝星”的活动制度化。这一些,都是对中华孝道的传承。我们相信,借鉴历史经验,借助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推力,中华孝道一定会放出时代异彩。

  要把国家治理好,不仅需要法制,还需要德治。德治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都包含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的内容。树立崇尚“敬老爱亲”的新的风尚,不仅出于社会发展的堂堂之理,也出于对“新中国奠基的一代人”这一特殊群体之深深之情。

  这一代老年人,是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创建抛头颅洒热血的一代,他们是共和国的长子。我想问:昔日的“百万雄师过大江”, “百万雄师”今何在?昔日的刘邓大军“所向披靡”, “所向披靡”大军今何在?昔日的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横扫千军如卷席”, “卷席大军”今何在?昔日“车轮滚滚”支援前线,当年的推车人今何在?

  我想,除了牺牲在战场上或病逝者外,他们现在正被吸纳在遍及城乡各个角落的老人群体中:也许,在田间小路上,在城市的小巷中,穿着一身旧军衣正向我们走来的,正是他们。也许,扶育孙辈,支持子女进城打工,默默地为支持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做着不为人知的贡献者,正是他们。

  我把这一群体的特点归纳为四点。一是他们曾经遭遇帝国主义铁蹄践踏的苦难,虽然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日虏劳工刘连仁、日军强征的慰安妇,渐渐从中国老年人这个群体中消失,但是有过不幸遭遇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二是他们经历过新中国创建中血与火的洗礼,老区的老年人中,退伍战士、民兵、各救会员、支前民工,几乎占据他们中的一半。三是经历新中国创建初期的各种艰难困苦,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大炼钢铁、抗洪救灾、互助合作、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学大庆的奋斗史,新中国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创业史,他们都因三年自然灾害挨过饿,他们还承受过“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四是他们对改革开放具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并为改革开放做出无私奉献,包括普通工人、普通农民、普通教师,现在国家富裕了,作为“退休职工”拿着与他们的历史贡献不相匹配的养老金,他们对年轻人能拿到较高薪酬仍抱有欣喜之情。

  所以,于情于理,这一代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都应当受到国家优抚,应当受到年轻人的敬重,应当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应当有美好的晚年。

  “孝”,是人世间的美好情感。它的本质是爱,有爱才有孝。它的表达方式是亲情回报,是感恩。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但是,孝道是没有量化指标的社会行为:没有年龄规定,没有资产条件,也没有能力限制,不过尽力而已。所以古人用“尽孝”一词,是很科学的。我想特别提示年轻朋友:一个人,能为老年父母尽孝,留给你的时间,平均不过十五年,稍纵即逝,失去了,是无法弥补的。所以要及时行孝,随处尊老,不要留下人生品格的遗憾。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率领一批部长到澳大利亚访问,当给当地华侨介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时,不少白发老者站在那里静静听讲。温总理说:“请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举手。”然后,温总理要求坐着的部长们为这些老者让座。这件事,在国际上传为美谈。中国的总理是敬老爱亲的楷模。不过,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中华孝道早已成为东方文明的构成部分,我们周边的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在对孝道的认知和实践上并不比我们差。这对于有志于创造一个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鞭策。

  我们坚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思想,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恒久性。我们愿意把中华孝道这份历史遗产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撒播人间亲情,使整个地球上的居民,人人付出亲情,人人收获亲情,人人过得安定幸福。天经地义论孝道|齐鲁文化与中华孝道

  (苗枫林:山东省老年学会会长)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