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慎终 > 正文

为人生的终点祝福|传统丧葬习俗的弊端(4)

时间:2019-11-28 21:54     来源:中华丧葬     作者:李少林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传统葬文化中糟粕占了大部分。

  3.厚葬观念

  我国厚葬久丧的观念由来已久,由单纯的“孝”发展到礼孝结合。

  国家一直提倡“厚养薄葬”,但有些人对死后薄葬在感情上还不能完全接受。有的认为这是最后一次了,要尽孝道,要厚待一些;有的人给亲人办丧事,做坟墓就用掉了十几万元钱;有的认为丧事办得寒酸,被人取笑,失面子,亲友面前也不好交代;还有一种人认为,死者留下了一些财物,不如用在死者身上算了,因此要优厚些;有的相信封建迷信思想,认为人死后要请道士做“道场”,请和尚“念经”,规模越大、时间越长,越能让死者灵魂得以安息,也就越体现自己的孝心。

  旧丧葬习俗总的特点可用四个字概括:厚葬久丧。

  其具体表现为:

  (一)报丧声势大

  人死以后,在家门口燃起稻草麦秸、纸人、纸马之类,一则借此烧掉“晦气”,二则给邻里传讯;并赶紧找人四处报丧,遍告亲友,以致吊丧的人络绎不绝,挽联、奠幛源源而来,显示了丧事的浩大声势。

  (二)举丧仪式繁丧礼仪

  式极为繁琐,有烧轿马、易衣(即小殓)、择七单(选择入殓的吉时)、人殓(即大殓)、成服(又称开吊成服,人死后三、五日,全家人易成服,亲戚前来吊唁)、作七(每逢七日设祭,共七个七日,称“七七”)、提主(请有地位的人题写本主)、治丧(即堂祭、外姓人吊唁)、家奠(族中人行礼,延僧道诵经,超度亡灵),发引(即出殡,表仪盛者,多达数百人;至亲知交亦有举行路祭者)、安葬(先请堪舆先生择定风水吉地,再择吉时下葬)、覆山(亦称“覆三”,安葬三日后再去坟上设祭哭奠)等仪式,礼仪颇多,不厌其烦。

  (三)仪式排场大

  如大殓时,除将死者生前喜好之物置于棺中外,还有用金银珠玉器物陪葬的。成服时,设丧篷、吹鼓亭,请乐队,延僧道礼忏念经,以求冥福。出殡时,声声震震,羽葆纷繁,鼓乐导引;仪仗队中纸扎招摇,旗伞遮天。

  (四)服丧时间长

  根据古代服制,父母死,须服丧3年,以报自己婴幼时在父母怀中被养育3年之恩。3年之内,不饮酒,不作乐,不婚娶,不访友,不应考,不居官。在外做官者遇有“丁艰”(又称“丁忧”,即遭父母之丧),须离任回乡守孝3年。有的孝子甚至在父母坟旁结庐而居朝夕守之,以表孝心。

  显然,上述厚葬久丧的丧葬旧俗存在着落后性、愚昧性、繁冗性、奢侈性。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穿越美的世界历程》新书发布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