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追远 > 正文

怀念父亲苏秉琦

时间:2019-11-29 16:34     来源:文汇报     作者:苏恺之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苏秉琦出生于1909年,去世于1997年,几乎横跨了一个世纪,是中国考古学诞生、成长、壮大的见证人、践行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好同事、好老师。

 

       苏秉琦出生于1909年,去世于1997年,几乎横跨了一个世纪,是中国考古学诞生、成长、壮大的见证人、践行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好同事、好老师。苏秉琦出生于1909年,去世于1997年,几乎横跨了一个世纪,是中国考古学诞生、成长、壮大的见证人、践行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好同事、好老师。

  苏秉琦出生于1909年,去世于1997年,几乎横跨了一个世纪,是中国考古学诞生、成长、壮大的见证人、践行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好父亲、好丈夫、好同事、好老师。

  当孙万伟老师试探性地问我,可否和同学们座谈,我当即答应。尽管我患有中风后遗症,说话迟钝,也明知我的视野和高度很有限,但我体会到了,隔代、甚至隔两代人的思想交流,有它的正面意义。人类就是这样进步的,科学事业的继承发展也是如此。

  提起家父苏秉琦,我虽写了25万字的书稿,仍然觉得还不能用一句话、或是近百个字的一段话,来概括我对他的感想、思绪、认识。1997年,父亲离世。2009年,我有幸参加了在牛河梁举办的“纪念苏秉琦诞辰100年暨牛河梁大遗址开工典礼”的会议。让我感动的是,父亲生前的感染力和人格魅力,使他在离世12年后还被那么多人怀念、纪念。但与此同时,在和不少与会者的谈话中,我感到许多往事不久就会慢慢散去,一些零散的书面资料也会飘落,很多年轻人对几十年前的历史和人物很生疏,于是学理工的我萌生了写几篇文章的设想。随即又想,倒不如把这些题目合起来做成小册子。

  回想起2014年秋,我拿着书稿踏入三联书店大门时,就叮嘱自己,对这个拙作必须低调,只求发行后有些大中型图书馆收藏备案,让后人知道那些即将如烟散去、或已被人淡忘的历史。我没料到发行之后卖得较顺畅,当然我清楚:这绝非来自执笔的我,而是还有人乐意了解或者怀念父亲。

  写作延续了6年,此间,有许多友人断续向我说了他们对父亲的见解,以及如何来写此书的建议,都自有其道理,也都让我受益。这些意见大体是:

  一、他是中国考古学教育的主要奠基人,执教30年,有那么多可引以自豪的学生,所以,“你该以教书育人为主线,娓娓动听地展开书写”。

  二、他是中国考古学诞生、成长、走向成熟的见证人、执行人与推动者;他在考古教学、考古研究、现场调查与发掘、考古理论等方面都有足迹与成果,以此来分类阐述,最有力量。

  三、他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仁者,他的人格、品德和魅力,具备了学术领军人的标准,可以按其特有的经历、工作特色、少有的人格魅力,还有难得的学术造诣等几个侧面一一展示,而其核心和动力的源泉,是他的爱国之心和爱民族之躯。

  四、他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优秀思想者,方法论为其特色。“你可按他的思想方法、学习方法、思考方法、工作方法等作为红线、列出实例来阐述”。

  五、他是位“勇(泳)者”,耐受过多次运动的锤炼未折损,学会在逆风逆浪里朝着既定方向破浪,见证了中国考古学在20世纪的历史,也反映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朴实的心灵。

  我的写作,就是在没有明确的终结性答案的困惑中前行的,但心中有一点却很清楚,而且在写作后期感受越发强烈:他首先是位炽热的爱国者,其次是位忠于中国考古事业的献身者,再其次是一位好人——几乎没和人红过脸的好父亲、好丈夫、好同事、好老师。当然,这三者间有密切的关联。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再寻周克芹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