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兄良弟悌 > 正文

宁波董氏兄弟

时间:2019-11-29 19:53     来源: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作者:于永玉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董乐山(1924—1999年),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从事新闻翻译和英语教学工作。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三同志》

  董乐山(1924—1999年),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从事新闻翻译和英语教学工作。1950年后历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审稿、业务秘书,新华社外训班教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美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三S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国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译协理事。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美国社会与文学研究专家、作家与翻译家。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78年,著名的《读书》杂志刚刚创刊,就开辟了一个“纽约航讯”的栏目(后改为“西窗漫记”),向中国读者介绍美国文坛与出版界的状况,这给被禁锢多年的中国思想界和文化界打开了一扇“西风窗”,栏目的执笔人就是旅美作家董鼎山。与此同时,北京还有一个研究美国文学和社会的专家,也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有关美国文坛趣闻的随笔,那就是董鼎山的弟弟,作家、翻译家董乐山。这对兄弟在中西文化交流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现代文化史留下了华彩的篇章。

  董氏兄弟系浙江宁波人,哥哥董鼎山生于1922年,弟弟董乐山生于1924年,兄弟俩先后都到上海读书,成为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的高材生。

  哥哥董鼎山成熟较早,14岁上初中时就在家乡宁波《时事公报》的副刊上发表了《论战时宁波中等教育》,曾轰动一时。17岁在上海复旦附中读高中时,他就开始向柯灵主编的《大美晚报》和《文汇报》的副刊投稿。以后又在柯灵主编的《万象》、沈寂主编的《幸福》等杂志上发表散文、短篇小说和影评。1945年大学毕业后,他在《辛报》、《申报》和《东南日报》当记者和编辑。1947年,他用令狐彗的笔名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幻想的土地》,一时间,“令狐慧”成为专写十里洋场儿女风情的高手,名噪上海文坛。近年,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的《最后的罗曼史》就收了他当年以令狐彗笔名写的16篇爱情小说的合集。这些爱情小说,真实而自然地写出了旧上海青年人之间微妙的情爱心理,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

  这一年秋,董鼎山到美国密苏里大学攻读新闻学硕十。课余,他经常给雷震主编的《自由中国》撰稿,同时担任纽约一家华文报纸《联合日报》国际新闻版主编,前后长达十年。在拿到第一个硕士学位后,他又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图书馆学硕士。1964年毕业后,即受聘于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后任资料参考部主任,成为英美文学兼亚洲部分的资料专家和资深教授。

  在美期间,董鼎山主要用英文写作,经常给《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美联社特写》、《星期六评论》、《图书馆月刊》以及《美中评论》、《新亚洲评论》等主流媒体撰写书评和时论,他的双语使用都已臻化境。他认为文学创作是心灵抒发的自然行为,文笔优美的创作艺术当然是必要的条件,但是内容必须言之有物,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探究有所贡献。而其作品题材之广泛,发表刊物之多,在海内外的影响之大,在当前美籍华裔作家中都是少见的。

  留在国内的弟弟董乐山的人生道路就不如哥哥那么顺当。董乐山在15岁那年就开始诗歌创作,在柯灵主编的《大美晚报》“浅草”副刊上发表过诗歌处女作。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就以麦耶的笔名为《杂志》月刊每期写数千字的影视剧评,很有影响力。那时,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戏剧名家李健吾推崇的杨绛的两部喜剧也多有微词,他评论说:“《称心如意》似乎还够不上称一部结构严谨的作品,全剧缺少一个中心,只是以一个人物作为线索而连串了四个独幕剧而已。而《弄假成真》的缺点,则是它受悲剧的影响太深了。”他还独具慧眼,早就看出“孙道临是个难得的演员人才”。另外,他还写过一些短篇小说,《飘逝》,写的是一个哀怨的爱情故事;《裁员》则写小公务员的委琐、官场的冷酷和人际关系的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

  1946年冬,董乐山大学毕业,先后在上海《东南日报》和美国新闻处上海分处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到北京新华总社任翻译。1960年起,在外训部任英语教员,后并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978年,中美恢复邦交,董鼎山立即退掉去瑞典探望岳父岳母的机票,携欧洲太太和女儿回到上海。他兴奋地说:“整整三十一年的漂泊,突然被告知可以回国,其心情难以言表。”在北京,他见到阔别多年的弟弟董乐山和老友冯亦代,这次晤面是应冯亦代之约,他给《读书》杂志的“纽约航讯”的专栏写文章,专门介绍美国文坛和出版的资讯。开始,他每次将文章写好后,都交弟弟董乐山修改后发表。

  后来,他又应《博览群书》之约,在该杂志上开辟了“纽约传真”专栏,同样受到读者的欢迎。他越写越有兴趣,连续写了十年,奠定了他第二个写作生涯。他把十年间在国内、港台、美国、加拿大的中文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先后结集出版了《天下真小》、《西窗漫记》、《书、人、事》、《留美30年》、《西边拾叶》、《美国作家与作品》、《西窗拾叶》、《第三种读书》、《纽约文化扫描》、《董鼎山先生文集》(二册)、《白己的视角》、《纽约客闲话》、《美国梦的另一面》、《温馨上海悲情纽约》、《美国文学纵横谈》等。

  董鼎山具有两种文化背景,他的文章既有东方的细致缜密,又有两方富于幻想的浪漫气息。他在评述欧美作家和作品的同时,又往往融人个人的人生感受和文学体验。文字又写得简洁而风趣,如行云流水,为读者所喜爱。

  第一次归国之行回美后,董鼎山还在《纽约时报》与其他刊物上用英文发表了《初访中国印象记》。这些文字后来由他弟董乐山译成中文,交《参考消息》刊出。

  董家兄弟俩不仅感情深,而且志趣相投。董鼎山在《白己的视角》一书的“自序”中说:“我在写作生涯上一向引为知己的是自己的弟弟董乐山。我俩在少年时代(即使在抗战初期分居两地)就发现不约而同有共同的兴趣,我对他的鉴别力有完全的信任。”

  1980年,董乐山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培养世界新闻专业研究生。1981年,他正式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研究员,并兼任社科院研究生院美国研究系主任。1982年加入围际笔会中心,为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

  董乐山主要从事翻泽工作,泽著甚丰。他在1979年翻译出版的《西行漫记》新译本销售160万册,是迄今为止翻译最好、流传最广的版本。他在1980年翻译的韩素音的《伤残的树》曾获韩素音翻译奖。1988年,他翻译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政治恐怖预言小说《一九八四》影响更大。此书与其说是一部影射苏联的反共小说,毋宁说是反极权主义的预言。奥威尔主张的是一种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的社会主义,对我国的政治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980年2月,董乐山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傅正业教授的颠倒世界》,表现了知识分子对生活的敏感和对命运的嘲讽,获当年该报小说征文一等奖。1982年,美国著名的文学杂志《巴黎评论》将其译成英文,予以刊载。

  董乐山还写了许多评论世事和文学的散文随笔,文笔犀利,观点鲜明,发表后深得评论界和读者的好评。结集的有《文化的休闲》、《文化的误读》、《边缘人语》、《译余废墨》等。他的译作还有《第三帝国的兴亡》(与人合译并校订)、《苏格拉底的审判》、《两方人义主义传统》、《奥威尔文集》、《古典学》、《中午的黑暗》、《太阳帝国》、《探索的路上》(编译)、《我热爱中国》、《韩素音白传》(之一)、《囚鸟》、《鬼作家》、《基督的最后诱惑》(合泽)、《巴黎烧了吗》、《1984》、《光荣与梦想》、《冠军的早餐》等。他的译作文笔流畅纤巧,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此外,他还编著了《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辞典》等,单独校完了卷帙浩繁的《美国志》、《美国新闻史》等书。他是一位难得的信达雅俱佳的翻译家和美国文史学家。

  可惜天不假年,董乐山患了肝癌,于1999年1月16日溘然病逝。2001年,由李辉编的《董乐山文集》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共四卷。梅兰芳的长子梅绍武很为这位老同事惋惜:“遗憾的是乐山兄后来转入了翻译家与学者生涯,放弃了文学创作,否则的话,他真是堪与王蒙同志媲美于文坛而决不逊色。”

  1989年退休后,董鼎山康健如常,宝刀不老,每天至少用6个小时进行阅读新书和翻看最新的报刊杂志,用两个小时进行写作。他历任纽约华人文艺协会理事兼副会长,海外中国文艺复兴协会副会长,现为国际笔会纽约分会会长。2000年12月,他荣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授予的“终身成就奖”。2001年,在国内一下子推出三部新著:《纽约客书林漫步》、《留美五十年》和《最后的罗曼史》。同年7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董鼎山先生新作介绍会上,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冰凌先生称赞董鼎山先生是中美文学交流的杰出使者。

  董鼎山被誉为“美国文学大使”是当之无愧的。在二十多年时间里,董鼎山先生不遗余力地向中国广大读者和作家介绍美国文学情况,几乎将美国作家和作品“一网打尽”,为中国广大读者和作家了解美国文学情况和最新发展动态,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故事感悟】

  董鼎山与董乐山两兄弟为自己心中的事业一生奔波,他们兄弟间志趣相投、互相砥砺,共同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史海撷英】董鼎山的职业生涯

  1947年,董鼎山到美国留学,先后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硕士学位,在纽约《联合日报》主持过国际新闻版,受聘于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任资料部主任,成为英美文学兼亚洲部分的资料专家和资深教授。原打算去美国两年后就回国,谁知风云变幻,一别祖国就是31年,直到1978年才有机会回国探亲。在美国,他娶了瑞典籍的妻子,有了一个女儿。

  在美国的五十余年,董鼎山一直是上班族,没有专事笔耕,但这无妨他硕果累累的蓄积。他不仅用中、英文双语进行写作,而且他的作品题材之广、发表刊物之多、海内外影响之大,在当前美籍华裔作家中都是少见的。

  早期的二三十年,作为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参与,他主要以英文写作,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美联社特写》、《星期六评论》、《图书馆月刊》以及《美中评论》、《新亚洲评论》等报刊写作书评时论文章。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大陆文化禁锢初现松动,一种把现代欧美文学思想输入中国文化界的使命感燃起他重新运用母语写作的热情。从1987年为《读书》杂志每月写一篇“纽约通讯”开始,他的介绍、论述、剖析现代当代欧美作家与作品的精彩文章在中国大陆的、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美国加拿大的许多中文报刊杂志上出现,并在20年间先后结集出版了《天下真小》、《西窗漫记》、《书、人、事》、《留美三十年》、《西边拾叶》、《美国作家与作品》、《西窗拾叶》、《第三种读书》、《纽约文化扫描》、《董鼎山文集》(二册)、《自己的视角》、《纽约客闲话》、《美国梦的另一面》等书。

  【文苑拾萃】《申报》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也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它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创刊,初为双日刊,从第5号起改为日报。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初由英商安纳斯·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美查将报名定为《申江新报》(简称《申报》)。1909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言论又趋保守。

  1937年7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15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80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上海图书馆为全国《申报》收藏最全的单位,藏有全套原版《申报》。宁波董氏兄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试运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儒家的悌道:兄友弟恭 笃爱意诚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