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兄良弟悌 > 正文

晏殊的两封家书

时间:2019-11-29 19:49     来源: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作者:于永玉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抚州临川文港乡人。14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

 

  兄爱而友,弟敬而顺。

  ——《左传》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抚州临川文港乡人。14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去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140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100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在7岁的时候,就已经在文章上显出了一定的才华。

  宋真宗景德初年,张知白以神童的名义把晏殊推荐给朝廷。宋真宗让晏殊同千余名进士上殿应试,他信心满怀,援笔立成,真宗对他的文才给予了肯定,特别赐予他同进士出身。

  后来,晏殊在真宗、仁宗两朝为官,担任宰相兼枢密使。晏殊不仅因有才闻名,政绩也不少。除此而外,他在生活上始终保持清正节俭、治家有方的做派。这一点,从晏殊给哥哥的两封书信巾可见一斑。晏殊听说兄长买了一所宅子,他就这件事在给兄长的信中说:

  “大抵廉白守分为官,须随宜作一生计。且安泊亲属,不必待丰足。”

  “一则劝其淡素好善,次则减鱼肉之价,聚为生计。”

  “况宦游有何尽期,兼官下不可营私。然须内外各具俭啬为先,方可议此。”

  晏殊认为,买一所宅子安置亲属并非坏事,但是必须在内外俭约的情况才可置买,而不能任官枉法,因为“官下不可营私”。晏殊的观点是很鲜明的,公私一定要分明,不可借职权之便,行营私之实。

  在谈到他自己当官的事情,他对兄嫂说:任官需要干求经营,但“殊一生不曾干求”,他愿以古今贤哲为榜样,认为“古今贤哲不识知耻者,量力度德,常忧不能任者,不妄当负,以重愧责,是以终无侥求。其更识高者,非亲耕不食,非亲蚕不衣,孺子之类是也。盖功利不能及人,而坐受窃其膏血,纵无祸,亦须愧赧也。殊从来多介僻者,理在此。”

  从这封信来看,从头到尾都在规劝兄嫂生活节俭,持身要正,任官不能营私,虽然难以做到“非亲耕不食,非亲蚕不衣”,但也不能取不义之财。这里可以大体看出晏殊为人处世的观念。

  另一封是给三哥晏廷评及三嫂的,主要讲如何教育孩子。

  晏殊在外边做官,非常惦念几个侄子的成长。他在给三哥三嫂的信中这样说:“假如资性不高,亦令读书、学诗、学礼、宜亲老宿有德之人,所冀向后自了得一身,免辱门户也。”

  他的话的意思是很明白的,哪怕自己的子侄缺乏或没有很高的天分,也还是应该让他们读书以及知书达理,应当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希望长大后能够凭自身的能力立身,免得冈个人的原冈而坏了家门的名声。

  在这封信里,晏殊还希望侄子们学些做人的道理:“若能稍学些好事,免为人所嗤笑,成立得身,父母一生放心有望矣。”

  晏殊深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劝诫兄嫂说:“门前不要令小后生轻薄不着实者来往,或寻得一有年甲谨重门客教训诸子甚好。”

  在这封信中,晏殊还以亲身体会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他说:“近日京师官中行公事甚多,细视多是人家子弟轻事玩狎非类致之者,是知小儿女尤宜亲近有德,远轻薄之徒也”。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晏殊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尤其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教养,以便长大后能够立身成人,一来“免为人所嗤笑”,二来“父母一生放心有望矣”。

  【故事感悟】

  晏殊少年得志,身居高官,但仍念念不忘告诫兄弟要清正节俭,教育子侄要“亲近有德,远轻薄之徒”,重视品德教养,与那些放纵子弟胡作非为的达官显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顾念兄弟情谊、照顾子弟的精神,在今天看来尤其难能可贵。

  【史海撷英】庆历兴学

  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0岁的宋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晏殊的两封家书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探访马可·波罗文献馆:“讲述”丝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儒家的悌道:兄友弟恭 笃爱意诚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