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慎终 > 正文

火葬的坎坷历程丨西南民族的火葬风俗

时间:2019-11-28 21:09     来源:《丧葬史话》     作者:张捷夫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我国少数民族众多,除西北、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流行火葬外,西南少数民族自古以来也普遍流行火葬,如彝族、傣族、纳西族、瑶族、土家族、普米族、哈尼族、拉祜族、白族、怒族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除西北、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流行火葬外,西南少数民族自古以来也普遍流行火葬,如彝族、傣族、纳西族、瑶族、土家族、普米族、哈尼族、拉祜族、白族、怒族、壮族、羌族、布朗族、傈僳族、景颇族、独龙族、德昂族、阿昌族等。但是,各民族之间,甚至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域之间,火葬风俗并不完全相同。

  凡是实行火葬的,大多不用棺材。送葬时,将尸体抬到郊外,用木柴焚烧。也有少数用棺材的,如壮族,人死以后,先挖坑,将木棺放入坑内。人们在棺盖上胡乱敲打,名为“土鼓”。3日后再抬出来焚烧。云南普米人死后,先用酥油、盐涂抹全身,再用麻布将尸体裹成蹲状,放进方形木棺中火化,骨灰用布袋收贮,放到本氏族共同存放骨灰的山洞中。傣族还有“抢棺”风俗,在焚烧之前,把棺柩放在车上,灵车前后各系一根粗绳,先由死者村寨的人牵引,行至途中,邻寨的人蜂拥而上,牵住灵车后部的绳索,像拔河一样,向相反的方向拉。如前面的人战胜后面的人,把灵车顺利拉到火化之地,便可举行火化仪式;如灵车被后面的人拉到他们的寨子,死者村寨的人就要携带酒肉食品到寨中求和,然后共同把灵车拉到火化之地。火化时,各方都要供给木柴。进行这种活动的,死者大多是部族酋长和其他有地位的人。

  尸体火化后,对骨灰的处理,大多是装进罐坛之内,或掩埋,或存入山洞,滇东南瑶人则把骨灰罐放在家中,以便迁徙时携带。也有不收骨灰的,如布朗族,尸体火化后,由子女将骨灰扫成一堆,任凭风吹雨淋,不再过问。

  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的严令禁止,火葬逐渐减少。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后,各民族之间,特别是与汉族之间的交往大大增多,汉族丧俗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到清朝末年,土葬基本上取代了火葬,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葬法。但也不完全如此,有的民族和地区,如凉山彝族、金沙江上游的纳西族等,仍然实行火葬,而且风俗奇特。凉山彝族没有固定的火葬场所,焚尸通常在房后山上进行。先铲平一块方地,搭设木架,木架上放一个竹编筛子,下面堆积木柴。火葬仪式在清晨太阳未出来以前进行,由4个人用临时制作的滑竿,将尸体抬到葬地,连同滑竿一起放在竹筛子上,然后点火。焚尸时,四周同时点起火把,火光聚成一团,看不到尸体被烧的情景。金沙江上游地区的纳西族,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较深。人死后,尸体装入白麻布袋子中,停尸时间由喇嘛卜卦决定。停尸期间,要请喇嘛念经,超度亡灵。焚尸场所由巫师“达巴”选择,天亮前将尸体放在木架上焚烧。骨灰存放在各个家族公共墓地内。

  壮族还普遍流行土葬与火葬相结合的“拾骨葬”,就是人死以后,先用木棺埋葬,一两年后,再将棺材挖出来焚烧,收骨灰装入罐内掩埋。滇南瑶族也有这种风俗,但只限老年人,先用木棺掩埋,三四年后再挖棺焚烧,另择吉日,埋葬骨灰。

  普遍流行的风俗,是“凶死”仍用火葬。如苗族、傈僳族、崩龙族、布朗族、独龙族、德昂族、羌族、阿昌族等,凡是自缢、坠崖、投水、遭枪杀、难产、传染病等非正常死亡者,皆用火葬。他们认为,凶死者身上有恶魔,火葬能把恶魔烧死,避免再来害人。崩龙族在尸体火化后,还要用清水把残骨洗干净,然后再掩埋,也是为了清除恶魔。火葬的坎坷历程丨西南民族的火葬风俗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穿越美的世界历程》新书发布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