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慎终 > 正文

养老制度中的孝|保全天子圣,几杖送余生

时间:2019-11-28 21:43     来源:以孝治国     作者:秦永州 杨治玉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孟子提出了“为长者折枝”,这种简易而充满真情的行为恰恰是天子做不到的,天子只能以居高临下的、尊贵的“赐几杖”来表示敬老养老。

 

  孟子提出了“为长者折枝”,这种简易而充满真情的行为恰恰是天子做不到的,天子只能以居高临下的、尊贵的“赐几杖”来表示敬老养老。

  “几”的用途和现在的茶几不同,它与席配套使用。古人坐席必有几,衰老者居则凭几,行则携杖。如果说杖是行走的拐杖,那么几就是跪坐用的拐杖。跪坐时,把几放在左边作为凭依,或者放置物品。古人宽衣博带,凭依在几上后,就看不出来了。所以古代常称“隐几而坐”、“抚几而叹”。

  古代的几,主要是用来礼敬老人。肆筵、设席、授几,是一整套礼仪。《礼记·曲礼上》讲:“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西晋张华在《倚几铭》中阐述几的用途说:“倚几之设,设而不倚。作器于此,成礼于彼。”

  《左传·襄公十年》载,晋国荀偃等人请求班师,“智伯怒,投以几”。从智伯能扔几打人来看,几应该类似今天的长方形小板凳。

  先秦时期就有赐几杖制度。按照《礼记·王制》的规定,“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也就是说,50岁、60岁只能在家里或乡里用拐杖,70岁才能在国君面前用杖,80岁可在天子朝堂上用杖。到90岁,天子得亲自到家里来咨询问题。

  《礼记·曲礼上》载:“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卸任),则必赐之几杖。”大夫到70岁可以告老退休,称作“致仕”,如果不允许,就得赐几杖。《礼记·月令》也记载有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制度。

  据《后汉书·礼仪志》载,汉代百姓到70岁,授给普通的玉杖,80岁受给“加赐玉杖”。这种玉杖也叫鸠杖,长九尺,顶端装饰有一只鸠鸟。鸠鸟为不噎之鸟,有祝老人不噎食之意。《风俗通义·佚文·阴教》载:汉高祖刘邦被项羽的军队追赶,藏到草丛中,有鸠鸟落在上面鸣叫,追者以为必无人,才逃得性命。刘邦即位后,作鸠杖以赐老人。

  西汉吴王刘濞称病不朝,汉文帝赐几杖以示优宠。西汉哀帝曾赐丞相孔光灵寿杖,据说这种灵寿杖出自今天越南北部的九真郡。

  西汉末年,卓茂任密县县令,教化大行,路不拾遗。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封卓茂为太傅,赐几杖车马。孔光、卓茂被授予几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魏文帝曹丕赐给太尉杨彪几杖时说:“昔孔光、卓茂并以淑德高年受兹嘉赐,其赐公延年杖及凭几。”

  《后汉书·礼仪志中》载,每年仲秋之月,由县道根据户口核定年龄在70岁以上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甘肃武威磨咀子和旱滩坡汉墓出土有王杖实物。其中磨咀子汉墓王杖完整,长194厘米。旱滩坡汉墓鸠杖已残,但鸠鸟完好,鸠作蹲伏状,张口含食,正合“老人不噎之意”。王杖是老人身份的象征,由于它在名义上是皇帝赐予的,因此殴打、辱骂持王杖的老人,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如云阳(在今河南南阳)白水亭长张熬因殴打受王杖者,并让其修治道路,结果被“弃市”。汝南郡男子王安世因“击鸠杖主,折伤其杖”,也被弃市。武威新出土《王杖诏令册》记录,在汉宣帝到汉成帝时,因殴辱王杖老人的案例涉及亭长二人、乡啬夫二人、一般百姓三人,均被“弃市”。

  汉魏以后,随着人们起居方式由席地跪坐逐渐演变为垂足而坐,慢慢失去了拐杖的作用,赐几杖也演变为赐杖。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曾赐老人鸠杖。唐玄宗开元二年(714),于含元殿宴请京师的老人,赐90岁以上的老人几杖,80岁以上的老人鸠杖,老年妇人与男子相同。

  明清时期,赐几杖已不多见。养老制度中的孝|保全天子圣,几杖送余生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穿越美的世界历程》新书发布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