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养生 > 正文

老人防“骨松” 好多人做错了

时间:2019-11-28 18:4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陈映平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不少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肌肉力量减退、关节活动度受限、身体变差等多种原因,一旦摔倒很容易发生骨折。

 

  不少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肌肉力量减退、关节活动度受限、身体变差等多种原因,一旦摔倒很容易发生骨折。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吴文强调,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一旦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直接目的是抑制骨痛,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最终目的是预防第一次骨折。但好多老人做错了。”他说。

  女绝经后5-10年,男65-70岁易“骨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吴文教授指出,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罗文教授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而妇女有过一次脊椎骨折后,再次发生脊椎骨折的危险增加11倍。妇女有过一次或多次脊椎骨折,第二年再次发生脊椎骨折的危险增加5.1倍。吴文指出,虽然预防骨折的措施中,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非常关键,但正确及时地防治骨质疏松更不可少。只是,很多老人在这方面存在着不少认识误区。

  防“骨松”=钙剂+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药

  吴文强调,老人若是想要正确预防骨质疏松,首先就要走出常识误区。其次,良好的骨骼健康和肌肉功能离不开充足的维生素D、钙和蛋白质。他指出,预防骨质疏松严重患者的办法是补充钙剂+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药。从而达到有效降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风险的目的。

  补钙方面,老人平时可以适当参加阳光充足的户外活动;多吃富含钙(如虾皮、牛奶、豆类等)、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避免烟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在标准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之内)。

  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日光照射下的皮肤合成,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所以通过饮食摄取并不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由于大多数老年人日照不足、肾脏对维生素D的活化功能减退等原因,维生素D通常需要额外补充。特别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维生素D补充尤为重要。

  吴文介绍,维生素D主要形式包括维生素D2和D3。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推荐摄入量为400单位(10μg)/d;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摄入量为600单位(15 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单位(50μg)/d,但不同的患者对于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有所不同。对于肠道吸收不好,如腹泻或吸收障碍的患者,不适合口服普通维生素D。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肌注维生素D,不建议一年单次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

  这些补钙误区你有吗?专家教你弄清楚

  1、补钙会导致肾结石?

  补钙与肾结石没有必然联系。肾结石的发生受遗传、环境、营养及尿钙浓度等多因素影响。目前,推荐的常规补钙剂量(600mg)不会增加肾结石发生的危险,是安全的。

  2、钙补得越多越好?

  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

  3、多喝骨头汤能多补钙?

  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咖啡因的食物。

  4、喝矿泉水也可以补钙,真的吗?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广告吹嘘添加矿物质的矿泉水可以补钙。专家指出,这是营销手段而已,矿泉水中的钙含量实在太少了,根本起不到补钙有效防“骨松”的作用。

  哪些人易患骨质疏松?

  老年、女性、母系家族史、出生低体重、先天性(特发性骨质疏松)、低体重,体形瘦小、药物 (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雌激素低下(闭经和早绝经)、吸烟,过度饮酒、咖啡、浓茶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缺乏、维生素D缺乏、妇女过早绝经、患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甲亢、糖尿病。老人防“骨松” 好多人做错了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穿越美的世界历程》新书发布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