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正文

佛教孝文化|孝论·原孝章第三

时间:2015-03-30 10:46     来源:网络     作者:契嵩禅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孝有可见也,有不可见也。不可见者,孝之理也;可见者,孝之行也。理也者,孝之所以出也;行也者,孝之所以形容也。

佛教孝文化|孝论·原孝章第三
  【图语:孝道】

  孝有可见也,有不可见也。不可见者,孝之理也;可见者,孝之行也。理也者,孝之所以出也;行也者,孝之所以形容也。修其形容,而其中不修,则事父母不笃,惠人不诫。修其中,而形容亦修,岂惟事父母而惠人,是亦振天地而感鬼神也。天地与孝同理也,鬼神与孝同灵也。故天地鬼神,不可以不孝求,不可以诈孝欺。佛曰:「孝顺至道之法。」儒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之后世而无朝夕。”①故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②至哉大矣!孝之为道也夫!是故,吾之圣人,欲人为善也,必先诚其性,而然后发诸其行也。

  孝行者,养亲之谓也。行不以诚,则其养有时而匮也。夫以诚而孝之,其事亲也全,其惠人恤物也均。孝也者,効也;诚也者,成也。成者,成其道也;効者,効其孝也。为孝而无効,非孝也;为诚而无成,非诚也。是故圣人之孝,以诚为贵也。儒不曰乎:君子诚之为贵。③

  注释

  ①这几句是曾子所说的话,见于《礼记·祭义》。

  ②这几句是孔子所说的话,见于《孝经·三才》。

  ③《礼记·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又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几句或者就是“诚之为贵”的出处。

  译文

  有的孝表现于外在,有的孝表现在心中。表现在心中的是孝理,表现于外在的是孝行。孝行从孝理而出,是孝理具体的形象反映。只注重外在,不注重内心,则事奉父母不会专一,施惠他人也缺乏诚意。如果既重视内心,又重视外在,那么不仅能够专一事奉父母,坦诚施惠他人,还能够感天地、动鬼神。天地与孝道理相同,鬼神与孝灵异相同。所以,不孝顺固然无法获得天地鬼神的福佑,假装孝顺也欺骗不了天地鬼神。佛陀说:“孝顺是求得至道的方法。”儒家说:“孝道充塞天地之间,广被四海之内,将它推行到后世,无时无刻不需要。”所以《孝经》中说:“孝道是天经地义、无可怀疑的,人必须效法天地,因而也就必须遵守孝道。”孝道是多么广博深远啊!因此,佛教圣人要求世人为善时,一定先要端诚他们的心性,然后再体现在行动中。

  孝行,指的是奉养亲老。孝行若缺乏诚心,奉养就不能始终如一。孝行若以诚心为基础,那么不仅事奉亲老能够善始善终,惠人济物也能一视同仁。孝就是效,诚就是成。成就是成就孝道,效就是全力行为。行孝而不尽心尽力,那不是真正的孝;有诚心而不能成就孝道,那也不是真正的诚心。所以圣人所提出的孝,真正的诚心是最重要的。儒家不是说过,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诚心吗?佛教孝文化|孝论·原孝章第三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钟永新:打造自贡城市研究的文献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推进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