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资讯 > 正文

“想为老人留下浅浅印记”

时间:2019-11-27 22:2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秦松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退休之后的时间怎么打发?很多人会选择外出游玩拍风景,有些人选择和儿孙共享天伦之乐。然而今年54岁的广州日报老员工何英却选择拿起相机,走进广州市区一间“麻雀”养老院中拍摄了一年,记录下老人们的生活日常和点滴故事。
 

  退休之后的时间怎么打发?很多人会选择外出游玩拍风景,有些人选择和儿孙共享天伦之乐。然而今年54岁的广州日报老员工何英却选择拿起相机,走进广州市区一间“麻雀”养老院中拍摄了一年,记录下老人们的生活日常和点滴故事。她说想为“同学们”,为这个建筑和它的周边的环境,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记。

  百岁老人也被叫“同学”

  四年前,何英从广州日报退休。退休后一个月,她就为自己买了一台单反相机,准备在外出旅游时记录美好瞬间。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她与众多亲朋好友一起,足迹遍及全国众多省份,甚至还多次出国旅行。何英个头不高,身材显得还有些瘦小,但并不妨碍身为广州人的她做公益。去年元宵节,她跟随广州日报摄影部举办的志愿摄影活动,走进了龙津东路洞神坊的荔湾侨颐养老院。在摄影活动结束后,她又花了约一年时间连续走访,为这里的每个老人都留下了珍贵的回忆。今年1月份,她将跟拍连续一年的照片配上文字发上网络,受到网友好评。

  “这里就像是一个学生宿舍,居住在里面的老人们彼此间就像‘同学’一样,氛围非常好。所以在我记录的文字里,我管他们叫‘同学’。”在何英的文字里,82岁的徐佩玲被称之为“小徐同学”,96岁的龙沛田被称之为“小龙同学”,甚至连101岁的何添老人也被称为“何添同学”。而老人们见了她依然会喊“何妹”“靓女”。

  旧厂房改造的“麻雀”养老院

  侨颐养老院处于闹市之中,在何英眼中,短短187米长的洞神坊,旺中带静,一直都丁财两旺。鼎盛时期,这里针织厂、织带厂、小学、纶园穿插在密集的民居中,如今巷子还保留南方特有的麻石板,散热快且不积水。随着社会的变迁,针织厂、织带厂换成了现在的养老院、幼儿园、超市等。

  事实上,这所养老院正是一个横织车间改造而来,今年60岁的养老院负责人邓小敏正是其中的见证者。“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是资本家的小作坊,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市第七针织厂的横织车间。我们的养老院是在2005年接手的,2006年开始试营业。”邓小敏说。

  养老院接手之后,进行了分隔改造,每个房间还配备了洗手间。因为就在市区,养老院备受街坊欢迎,不少老人带着亲戚合伙入住,连以前针织厂的车间主任都在这里入住,他正是96岁的龙沛田。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思维清晰,还能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跟人交流。

  爱穿红色的“小徐同学”

  一年的跟踪拍摄中,何英结识了不少“同学”,第一批来到养老院的徐佩玲就是她最爱拍摄的对象之一。“刚开始她是不让我拍的。”在徐佩玲面前,何英笑着跟记者说。徐佩玲缓缓地答道:“我又不够美。”不过,几番接触下来,“小徐同学”还是接受了何英的跟拍。

  最让何英印象深刻的是,这位有福气的阿姨最喜欢穿有红色的衣服。“小徐同学不善言语,当话匣子打开后,她还是愿意把心中小秘密说出来:她年轻时也很爱美,买皮鞋,扎蝴蝶结,穿漂亮红衣裳……但她做姑娘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温饱都成问题,扮美也只能幻想。等日子好了,人却老了。但小徐同学骨子里总想弥补做姑娘时的愿望,所以,她现在的衣服,多少都带红色。”何英说。

  96岁的“小胡同学”胡明接原来是一名幼儿园保育员,在何英眼里,她最喜欢照相。“她来养老院十年了,喜欢笑。前些年上厕所时摔了一跤,再不能行走了。但她很乐观,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她的笑容很美,嘴一咧,皱纹如菊花般绽开,我拍了她一次又一次。胡明接虽然不能再回家住,却想在家里放一张美照,让后辈常见到她。”

  声音

  “总有一天我们也将老去”

  对于老人们的故事,何英如数家珍。这家养老院中的65位老人,她几乎都给他们一一拍过照,并写下了他们的简单故事。看到有亲人前来探视时,何英会赶紧跑回家中拿来相机,记录下温情一幕。

  有些人、有些事,也会随着时间长河溘然流逝。在何英的记录中,就有四位老人先后离世,她不得不中断跟踪。“98岁的梁容同学,是女中豪杰,担任工厂的书记,入住养老院后,也念念不忘她的职称,只有喊她梁厂长或梁书记,她才会回答你。前几年她患了老年痴呆症,女儿专程从澳大利亚回国照顾她,天天陪伴身边,但她也不认得女儿了。”何英介绍说,梁容于2017年9月29日去世。

  在何英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的新型养老院不断涌现,她不知道这类传统的“麻雀”养老院能否继续存在。但是只要亲情在,不论哪个养老院,都会有存在的价值。她说,她之所以用一年时间记录下闹市中这家不起眼的养老院,就是想为“同学们”,为这个建筑和它的周边的环境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记。

  “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在。总有一天,我们也将会老矣,善待父母等于善待自己。父母在,人生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她感慨道。“想为老人留下浅浅印记”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大学的名片》新书分享会在武汉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老人失眠别乱用保健品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