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孝道故事 > 正文

母亲的手擀面

时间:2019-11-27 15:25     来源:散文网     作者:周爱君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要说吃面条,现在的人真是有口福,随便走去一个什么城市,都能吃到全国各地的各具特色的面条,即使是穿胡同走巷口,也不愁找不到面馆。一碗面条,即经济又实惠,还省时省力,老少皆宜。

 

  要说吃面条,现在的人真是有口福,随便走去一个什么城市,都能吃到全国各地的各具特色的面条,即使是穿胡同走巷口,也不愁找不到面馆。一碗面条,即经济又实惠,还省时省力,老少皆宜。北京的炸酱面,是老北京人的当家饭,面里的炸酱是配面的精髓,最能体现香浓的精致;兰州的手拉面,劲道滑腻必有几块牛肉,用筷子使劲一卷,大快朵颐,袭人的香气寄托了西北人的深情;陕西的biangbiang面,粗犷大气,入菜随心所欲,内容是相当的丰富,如同它的故事一样耐人寻味;山西的刀削面,那独特的架势,手眼一条线,配上经年的老陈醋,眼福口福都十分的满足;四川的麻辣小面,麻辣当先,润而不燥,汤鲜而厚味,能让人一整天都口有余香;延吉的冷面,配上朝鲜族的辣白菜,润喉清肺又爽口。我们这个城市,除了全国各地的面馆,本地的特色面馆也是数不清,光是带“妈妈”字样的就有不知多少家,有“妈妈手面馆”、有“老妈手擀面”、有“妈妈香面堂”、有“妈妈甩手面”等等等等,更有那“杨妈妈”“李妈妈”“张妈妈”及各种“妈妈”面馆。

  吃尽了各种各样的面,我念念不忘的还是我妈做的手擀面。

  小时候,家里很少吃面条,粮食是每个月固定的供应量,像白面、大米这样的所谓“细粮”就更少了,母亲经常是在白面里掺上点玉米面蒸馒头,这样可以省着点。偶尔吃上一顿面条,那一定是过节或者是什么特殊的日子,那份隆重,不亚于过年吃饺子。母亲和面、揉面、切面、煮面的样子总是在我眼前呈现,特别是母亲揉面时身体带动着肩膀一起一伏,看上去很是用力。一想到这个画面,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母亲擀的面条好吃的不得了,先是入眼,就觉得秀色可餐、适心娱目;再是入口,感觉细腻润泽、温和饱满。我们几个孩子让母亲的手擀面惯出了爱吃面条的习惯,只要做面条,母亲总是细致地为面条配上相宜的卤汁,而且每次都不止二、三种。如混汤面配上西红柿鸡蛋卤,酸香适口;撒上蒜苗冬笋再涡上荷包蛋,还真是清香开口。净汤面搭上蘑菇碎肉末,香而不腻;再有虾滑丸子汁,鲜香润泽。过水面浇上浓郁的多种蔬菜合作的卤,鲜美而营养;外加一份炸豆瓣酱或者芝麻酱,口里满是过瘾的香气。不管吃哪种味道的手擀面,一定要配上父亲现拌的老醋蒜末加虾皮,这可是我们家吃面条必不可少的当家配料。

  我们四个孩子正襟危坐,认真地等待着手擀面的到来。热气腾腾的面端上了桌,四双筷子几乎是同时伸了出去,“哧溜哧溜”的面条入口的声音此起彼伏,只消片刻,面盆里的面条如风卷残云,消失殆尽。最后,还要被逼着喝上点面条汤,说是原汤化原食,汤中的消化酶可帮助减少积食,那散落在汤中的淀粉颗粒随着热气慢慢流入食道,全身顿时布满了暖流,通畅舒服。等到爸爸妈妈忙完厨房里的事情,我们几个小家伙已经是小肚溜圆,小脸通红,连走路都是步履蹒跚了,父母亲总是吃我们剩下的,不,准确地说是我们已经再也吃不动的面条。后来想想,那时还真是不懂事。

  有一次我感冒了,扁桃体发炎什么也吃不下,母亲为我做了手擀面,弟弟们坐在我床边看我艰难地吃着,眼巴巴地等着我能有剩余,他们好捡个漏,我舍不得都吃了,把剩下的给小弟弟吃了,母亲还把小弟弟给骂了一顿。

  有一年,姑父和姨夫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分别从青岛和兰州一齐出差来了我家,姑父姨夫正是能吃饭的年龄,吃的又快又多,母亲做了满满一大盆的手擀面居然一扫而光。后来我们家有半个月没有吃到白面。

  邻居阿姨住院了,叔叔不会做饭,每次做的饭不是糊了就是夹生,孩子吃不好饭,经常饿肚子。母亲看到了,心疼孩子,就每次多做一些让我给送去,见那几个孩子贪婪的吃相,母亲对叔叔说,别起火了,来我家吃吧。赶上一次吃面条,那几个孩子吃的是那么香甜,从此,他们记住了母亲的手擀面,过了许多年,他们还提起小时候在我家吃面条的经历。

  文革期间,粮食、蔬菜供应更加紧张,母亲带大弟去了青岛,父亲被戴上了“保皇派”的帽子,整天写检查,还要被批斗。我,当时只有十三、四岁,成了家里管事儿的“小大人儿”。弟弟过生日,我想像妈妈那样为弟弟做手擀面庆生,和面时一会儿面多了加水,水又多了加面,这样反反复复,加来加去,把家里仅有的面几乎全用光了,面,还是软蹋蹋的,根本擀不成面条,还弄得满身满脸满桌满地都是面。晚上,父亲回来了,看着我的狼狈相,还表扬我说我有责任心,懂得照顾弟弟。接着,父亲把这一团面揪了一锅面片,算是给弟弟过了个生日。

  小时候过生日,母亲不管多忙多累,一定亲手给我们做手擀面,说是孩子吃了妈妈做的面条能“长寿”。是啊,面条长的长长瘦瘦,中国人愿意取谐音做寓意,面条还真是讨口彩的最佳食品。可是我们却从来没见过父母亲过过生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孩子快乐成长,能找出无数个使孩子满足欲望的说辞。长大了,每每想起这些,心里真是疼的慌。

  母亲的手擀面,饱满着亲情、深情,味道热烈,刚柔并济,贯穿身心。

  我参加工作后,单位搞福利,给每人分了一台家用面条机,我马上给母亲拿了去,家人都非常高兴,觉得母亲再不用费力气做手擀面了。可是,用机器做出来的面条怎么也不如母亲手擀面好吃,我们为了让母亲不再辛苦,嘴上都说挺好吃的。母亲知道我们的心思,悄悄地把面条机藏了起来,依旧为我们做手擀面,虽然累,但,这是她的最爱。

  吃母亲的手擀面,习惯了酣畅淋漓,习惯了乐趣无穷,习惯了想入非非。想起母亲的手擀面,自觉思绪松弛,可笔头更加堵塞,母亲离开我们二十年了,只觉得,那浓香的手擀面还在我的口里、心里游离着,不曾散去。母亲的手擀面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大学的名片》新书分享会在武汉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推进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