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慎终 > 正文

厚葬风气再起的唐代丧葬丨七七丧俗

时间:2019-11-28 22:07     来源:《丧葬史话》     作者:张捷夫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丧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外来文化中,佛教对我国丧葬礼俗的影响最大。

 

  丧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外来文化中,佛教对我国丧葬礼俗的影响最大。宋朝人胡寅曾说:“自佛法入中国,以生死转化,恐动世俗千余年,特立不惑者,不过数人而已。”佛教对我国丧葬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七七”丧俗的出现和盛行。

  “七七”丧俗也称“七七斋”、“斋七”、“断七”。就是在人死以后,每七天为一忌日,亲属要设供奠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据说这种丧俗来源于佛教的“六道轮回”说。“六道轮回”是说众生像车轮一样,在六道(天、人、恶神、地狱、饿鬼、畜生)循环转化。人死以后,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要寻找转世的机会,每七天为一期。如果第一个七天寻找不到,可继续在第二、第三……个七天内寻找,四十九天之内必能找到。所以,在这四十九天中,每逢忌日,也就是每个第七天,死者的亲属都要设奠,请和尚念经,为死者消灾弥罪,以求能早日转世。

  七七丧俗在我国最早见于北朝。北魏皇兴四年(470年),献文帝拓跋弘死后,设“四百人斋”;神龟元年(518年),胡太后之父死,孝明帝拓跋诩诏令:自死日至七七,皆设“千僧斋”;北齐天统年间,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其孙皆“请僧设斋”。这里所说的“四百人斋”、“千僧斋”,是指斋僧诵经的人数,人数越多,越表示尊贵。当然,像这样请数百名、千名和尚念经的场面,只有宫廷和贵族官僚才能做到,一般平民百姓是无力置办的。所以,流行并不广泛。

  唐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更加成熟。为争取更多的信徒,对这一丧俗采取了灵活的做法。它既宣扬人死以后,应斋僧诵经,为死者消灾祈福,以求早日转世;同时又考虑到广大平民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说如无财力斋僧诵经,可在每个忌日向亡灵供奉食盘、纸钱,以免死者在阴间受饥饿之苦。这就是说,办“七七”可繁可简,量力而行,但却不可不办,否则,死者会变成饿鬼。这一灵活的做法,的确争取了更多的信徒,从而使七七丧俗迅速而广泛地流行开来。开元年间,宰相姚崇临死前告诫子孙说,在他死后,“如未能全依正道,须顺俗情,从初七至终七,住设七僧斋。”这说明,七七丧俗在当时已成为人们“须顺”的“俗情”了。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加上佛教宗派较多,学说各异,所以,各地的七七丧俗也不完全相同。在佛教圣地敦煌,不止做七个“斋”,而是要做十个“斋”。除死后四十九天之内的七个“斋”之外,还要做百日斋、一年斋和三年斋。所以又称“十斋”或“十王斋”。据说这是来源于佛教的“十殿阎王”说,说阴曹地府有十殿阎王,分别管理这十个斋,人死以后,要像过关一样,逐个经过这十殿阎王。据《阎罗王经》说,这十殿阎王是:一七斋,秦广王;二七斋,宋帝王;三七斋,初江王;四七斋,王官王;五七斋,阎罗王;六七斋,变成王;七七斋,太山王;百日斋,平正王;一年斋,都市王;三年斋,五道转轮圣王。《佛说十王经》还用诗文详细描述了人死之后过十殿阎王时受苦的情景,并配有插图,流传极广。从诗文和插图可以看出,所谓人死以后在阴曹地府过十殿阎王时受苦的情景,不过是照抄监狱里的各种酷刑。经卷还说什么每个斋都有一个王检察,如果做满了这十王斋,便可免受各种酷刑,顺利地经过十殿阎王,早日转世;相反,如果不做十王斋,或者没有做满,哪怕是只缺一斋,就要受苦,不得转世。更有甚者,不仅要为死人做七七斋,活着的人也有为自己预修七七斋的,名为“生七斋”。据佛家说,如果生前做了生七斋,死后便可以不下阴森的地狱,而能直接进入天堂。

  七七丧俗不仅繁琐,而且花费很大,给人们的经济、精神生活造成很大负担,许多人惑于这种丧俗,为做斋而节衣缩食,甚至变卖家产。正如有些诗唱所描述的:“急于卖资产,与设逆修斋”;“却设百日斋,浑家忘却你。钱财他人用,古来寻常事”,“有意造一佛,为设百人斋。无情任改嫁,资产听将赔。吾生惜不用,死后他人财”等等。这些诗歌,一方面揭露了民间为置办七七斋,财产花光,妻子被迫改嫁的事实;另一方面也反映人们对这一丧俗的不满与控诉。同时,这一丧俗还与古代传统的平等观念有抵触:富人死后,有钱斋僧诵经,大办七七斋,便可升天;而穷人无力置办七七斋,就要下地狱受苦。这对多数人,特别是贫苦百姓来说,感情上自然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它流行不久,便受到许多人的反对与批评。唐宪宗李纯时,国子监博士李翱等人曾以此俗伤礼,著文严加批驳。但遗憾的是,由于鬼神迷信根深蒂固,加上佛家各种阴森恐怖的宣传,使这一丧俗长期流行不衰,并不断发展演变,经宋至明清,直至近代,都未曾绝迹。厚葬风气再起的唐代丧葬丨七七丧俗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穿越美的世界历程》新书发布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