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慎终 > 正文

魏晋薄葬的流行丨三国时帝王率先薄葬

时间:2019-11-28 22:04     来源:《丧葬史话》     作者:张捷夫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魏武帝曹操是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对包括厚葬之风在内的各种社会弊病了如指掌,因此他积极提倡薄葬。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他在冀州下令不准厚葬,禁止在墓前立碑。他认为,人死以后,厚葬“繁而无益”。

 

  魏武帝曹操是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对包括厚葬之风在内的各种社会弊病了如指掌,因此他积极提倡薄葬。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他在冀州下令不准厚葬,禁止在墓前立碑。他认为,人死以后,厚葬“繁而无益”。他去世的前两年,便对自己的后事作了安排:陵墓选在贫瘠荒芜之地,不起坟,不植树;送终衣服四箧,分别写上春、夏、秋、冬字样,不许再增加。临终前又嘱咐后人,他死后,如没有什么忌讳,可随时入殓,殓后即葬,葬后便除服;军队不得离开军营,各级官吏不得擅离职守;殓衣用平常所穿的衣服,入葬时不准陪葬金玉珍宝。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于洛阳,其子曹丕(是年称帝,为魏文帝,年号改为魏黄初元年)遵照他的遗命,丧事一切从简。曹操葬于邺(今河南安阳北),因高为墓,不起坟,仅在墓前设祭房一座。禫祭除服时,进奉金玺藏于墓土中。两年后祭房倒塌,墓上再无任何标志。

  魏文帝曹丕秉承乃父遗风,也主张薄葬。他要求其寿陵不建寝殿,不建园林,不开神道,不准陪葬金银铜铁物,明器一律为瓦器。他还严厉告诫说:若违反他的诏令,擅自改变,他将把违反诏令者“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曹丕死后,一切均照他的遗命办事,从死到葬,前后仅21天。由于曹魏推行薄葬,取消了在墓上建寝殿,立石碑、石刻的制度,墓上不留任何标志,所以,曹魏皇帝陵墓至今尚未发现。

  曹操父子的薄葬言行,对魏国的丧葬影响很大。曹丕的儿子顺帝曹睿,虽秉性奢侈,但也不敢违反祖训;曹操的儿子曹植、曹兖,也都遵照父兄的遗训,实行薄葬。最爱越礼妄行的皇亲国戚,也不得不自我约束。曹丕之妻郭皇后的外甥企图厚葬其母,被郭皇后坚决制止,其他大臣、贵族、官僚也纷纷立下遗嘱,死后薄葬。如太常韩暨的遗书说:死后“殓以时服,葬以土藏,穿毕便葬,送以瓦器,慎勿有所增益”。同时,他又上疏朝廷说:活着要有益于人民,死后不要贻害于人民,百姓正忙于农活,不要打扰他们,不要让官吏、百姓为他供置葬具。由于帝王权贵率先实行薄葬,薄葬风气在魏国普遍流行。

  蜀国是刘备为复兴汉室建立的国家,各种制度虽沿袭汉朝,但对待治丧一事,却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蜀章武三年(223年),刘备死于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临终前遗诏:百官举哀,三日除服;灵柩由白帝城运回成都安葬,一切从俭。丞相诸葛亮虽功名显赫,但仍坚持实行薄葬。他临终前遗令:死后葬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东南),“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需器物”。光禄大夫谯周临终前遗言:死后,如朝廷恩赐朝服,切不要穿;归葬祖坟的道路艰险难行,可做一个轻便的棺材;殓葬完毕,将朝服送还。

  吴国雄踞江南,比较富庶,丧葬比魏国、蜀国稍为讲究,但仍行薄葬。关于吴国诸帝的丧事情况,缺乏文献记载,而大臣中却有许多实行薄葬的。如大臣张昭、大将军诸葛瑾父子、大司马吕岱等人,都遗言死后薄葬。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吴国的墓葬形制虽沿袭东汉,但规模却大大缩小;陪葬物品除常见的陶器、明器、钱币及金银首饰外,青瓷器明显增多,反映出当时吴国的青瓷制造业已有较大发展。魏晋薄葬的流行丨三国时帝王率先薄葬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穿越美的世界历程》新书发布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