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慎终 > 正文

魏晋薄葬的流行丨薄葬流行的原因

时间:2019-11-28 22:04     来源:《丧葬史话》     作者:张捷夫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中国的丧葬风俗,在魏晋南北朝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就是从汉代盛行的厚葬,骤然转为薄葬。这一重大变化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中国的丧葬风俗,在魏晋南北朝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就是从汉代盛行的厚葬,骤然转为薄葬。这一重大变化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1)社会动乱和经济萧条。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是厚葬流行的首要条件。然而从东汉后期黄巾起义到隋朝统一,前后近400年的时间内,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像走马灯一样,先后建立过30多个政权。长期的分裂割据和连年不断的战争,使人口大量减少,田园荒芜,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四处逃亡。两晋之际,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人口大流亡,饿死病死的数以万计,“尸骨遍于野,千里无鸡鸣”,土掩尚来不及,怎么厚葬?就是那些富有的军阀豪强,也大多热衷于争权和发展势力,对死后的事不多考虑。

  (2)思想观念的变化。经过东汉末年以来的长期战争,作为统治思想的神学面临破产,黄老思潮再次兴起。新出现的一批思想家,批评儒家思想无用,说六经是“秽物”、“读经是鬼话”,骂信奉礼教的人是“破裤子里的虱子”,标榜放荡自然。在他们的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多贪图权力,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相对淡薄,对死后的事不再像以往那样重视。道教、佛教的盛行,更给传统的丧葬礼制以很大冲击。

  道教创始于东汉,魏晋时逐渐盛行,北魏甚至把它定为国教。道教依托于先秦道家学派,奉黄帝、老子为教主。先秦道家是主张薄葬的,视死如归,把死看成“回归自然”。道教继承了这一理论,以“修身”为宗旨,宣传炼丹、养生延年、成仙得道。道家这种修身养生的宣传,自然迎合了王公贵族妄图长生不老的心理。所以,炼丹之风很快流行起来,影响很广。既然追求长生不老、死后成仙得道,那么,对现实便持虚无主义态度,对丧葬也就不十分重视,不追求厚葬了。道士参与丧葬活动,和巫师一样,主要是做法术,驱鬼避邪,而不是儒家的那些繁琐礼仪。

  佛教的影响对薄葬的流行也有很大促进作用。佛教在西汉时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广泛流传。帝王、贵族、官僚大多信奉佛教。如南朝的梁武帝,曾3次出家当和尚。在他的倡导下,僧尼大增。北魏有佛寺3万多处、僧民300多万人,事佛方式也更讲求实际,不惜代价地开凿石窟,塑造佛像。如举世闻名的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都是这个时候开凿的。佛教信仰“六道轮回”之说,认为人死以后,灵魂会很快转世,不会长久待在地下,所以不主张厚葬。佛教徒死后,有的火化,有的浅埋。因此,佛教的广泛流传,对薄葬的流行也有很大关系。

  (3)少数民族葬俗的影响。我国北方广大游牧民族没有儒家传统思想束缚,历来实行薄葬。魏晋南北朝时,这些游牧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局面。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内迁,长期和汉人杂居,虽然是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影响更大,但汉族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有的少数民族入居中原建立政权以后,这种影响就更为明显。丧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不会例外。

  (4)盗墓行为使有钱人不敢厚葬。盗墓是与厚葬并存的。特别是战乱和饥荒年代,盗墓之风就更加盛行。西汉末年,赤眉军曾将西汉所有帝王陵墓洗劫一空。东汉末年,军阀董卓、吕布又发掘东汉帝王陵墓,获取珍宝。其他大小军阀也各显身手,纷纷掘墓。灾荒之年,饥民掘墓取衣捡物的,更是普遍。如果仅掠取财物也罢,不少盗墓者往往将墓主抛尸荒野,肆意践踏。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不少高官士阀便不敢将大量财物葬于墓中任人取舍,所以,薄葬在此时极为风行。魏晋薄葬的流行丨薄葬流行的原因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穿越美的世界历程》新书发布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