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慎终 > 正文

秦汉厚葬之风丨厚葬之风的危害

时间:2019-11-28 22:04     来源:《丧葬史话》     作者:张捷夫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丧葬处理的对象虽然是死人,但都是由活着的人操作的。厚葬之风的盛行,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危害都很大。

 

  丧葬处理的对象虽然是死人,但都是由活着的人操作的。厚葬之风的盛行,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危害都很大。

  (1)浪费了大量钱财。汉代皇帝即位后的第二年,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通常到死的时候才能完工。史书记载说,“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充山陵”就是用来建造陵墓。这就是说,为皇帝建造陵墓,费用要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种惊人的浪费,后果自然极为严重。如西汉成帝刘骜(音ào),先建延陵,已费10年之功,后听别人谗言,放弃延陵,重建昌陵。昌陵地势低洼,要从东山运土填垫,土方成本“与谷同价”。施工5年后又停止,再建延陵。如此折腾,以致造成“公家无一年之蓄,百姓无旬日之储,上下俱溃,无以相救”的局面。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饿死于道者以百万计”。至于民间,厚葬风气也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为厚葬父母而债台高筑,甚至倾家荡产者不乏其人。

  (2)有害于道德风尚。最常见的是“约生待终”,也就是父母在时,尽量使他们节衣缩食,以积攒钱财,准备死后铺张,用父母之饥寒来换取虚荣。而且,这种不道德的做法,并不完全是因为经济不宽裕、不得已而为之,而是受“厚葬为孝、薄葬为鄙”观念的毒害。许多富有人家,包括京师贵戚、郡县豪吏,生不厚养、死后崇丧的现象也很严重。

  (3)赙赠成为变相敛财的手段。赙赠,是人死以后,亲朋好友给丧家送礼。这本来是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帮助料理丧事,但由于厚葬之风盛行,治丧费用越来越大,因此,赙赠也就变成敛财的手段。有的人在亲属死后,为多收礼,到处报丧,大宴宾客,全无哀痛之情;有的甚至以送礼多少来划分亲疏远近;有的凭借权势和地位,暗示或勒令别人送礼,把赙赠变成摊派;更有不少官吏,为收礼而枉法。他们把收来的钱财,在治丧时大肆铺张浪费,或者用来购置田产,通过给父母办理丧事来发财致富。

  就送礼的人来说,虽然有的是出于对死者的哀悼,对丧家的同情;有的是畏惧丧家的权势地位,不得已而为之;但也有人动机不良,以送礼而谋私;更有人把送礼当作诱饵,进行拉帮结派活动。西汉时,有个叫朱建的人,本来刚直廉洁,曾因劝阻淮南王黥布谋反,而受到皇帝的褒扬,名声很大。心怀不轨的辟阳侯审食其想拉拢他,被他拒绝。朱建为母亲办丧事时,有人便劝辟阳侯趁机送重礼,以图与朱建交好,辟阳侯便送去了百金。朱建收礼后,果然同以前判若两人,变成了辟阳侯的死党。后来,辟阳侯两次遇杀身之罪,都因朱建为他在皇帝面前说情而得到宽免。但最后,因辟阳侯罪大恶极被淮南厉王所杀,朱建也畏罪自杀。秦汉厚葬之风丨厚葬之风的危害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穿越美的世界历程》新书发布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