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慎终 > 正文

原始社会的丧葬丨父系氏族社会葬俗的变化

时间:2019-11-28 21:56     来源:《丧葬史话》     作者:张捷夫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氏族社会后期,由于生产的发展,氏族制度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男子逐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人类逐步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后期,由于生产的发展,氏族制度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男子逐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人类逐步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的婚姻关系,已由族外群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出现了个体家庭,氏族血缘纽带逐渐松弛,私有财产增多,贫富分化明显。随着这种重大的社会变革,丧葬制度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多人二次葬向单人一次葬过渡。单人一次葬,就是人死以后,便将尸体埋葬,不再经过收贮遗骨,然后再将遗骨合葬在一起。迄今在各地所发现的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墓葬,几乎都是以单人一次葬为主。以往的那种多人二次合葬的现象,已很少见到。如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发现的226座墓葬,都是单人一次葬。江苏邳县刘林遗址第一次清理的52座墓葬中,有47座为单人一次葬;第二次清理的145座墓葬中,有142座为单人一次葬。此外,像河南淅川下王岗等遗址,情况也大致相似。由多人二次合葬向单人一次葬过渡,是氏族社会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志,也是丧葬制度的一大进步。

  (2)棺椁的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除儿童和非正常死亡的人遗骨用瓮棺埋葬外,其他人的遗骨都是直接埋入土坑中,没有任何葬具。到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葬具棺椁。棺,是用来盛尸体的;椁,是在棺的外面用来保护棺的。

  棺椁的使用,据说开始于黄帝。黄帝,相传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许多远古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乐、医学、算术等,传说都开始于黄帝时期。由于这时人类社会文明已达到相当程度,人死以后,亲属不忍将尸体直接埋在泥土中,所以,便开始制作葬具。不过,最初的葬具是极为简单的,通常是在墓坑内铺砌石块,或镶嵌石板,也有用原木或树皮铺叠的。1991年在浙江余杭县瓶窑镇发掘的一座距今4000年左右的大型墓葬,既有木棺,也有木椁,是名副其实的棺椁并用。

  (3)陪葬物品多寡悬殊。埋葬时陪葬物品,是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开始流行的。在距今时间较早的“山顶洞人”的墓葬里,就发现有石珠、穿孔兽牙等装饰品;“东胡林人”墓葬里也发现有用螺壳串成的项链和用羊骨制成的骨镯。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陪葬物品,通常是日常生活所用的陶器,少数有骨制、陶制、玉石等装饰品,以及少量的生产工具与防身武器等。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各墓之间的差别不大。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不仅陪葬物品的品种和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以往所不曾见到的铜器、玉雕、牙雕、骨雕等各种精致的装饰品,而且更引人注意的是,在同一氏族墓地中,各墓之间陪葬物品的品种和数量悬殊很大。如青海柳湾墓地300多座墓葬中,陪葬物品多的有八九十件,少的只有二三件。山东大汶口第一次发掘的100多座墓葬中,大墓一般有五六十件,最多的有180多件。其中有一座大墓,除80多件精美的陶器外,还有制作精细的透雕或镶嵌玉石的骨器、象牙器和其他装饰品。而大多数小墓,一般只有一两件简陋的陶品。江苏武进县寺墩遗址中一个20岁左右的男子墓葬中,陪葬物品仅玉器一项,就有120多件,其中尤以20多件玉璧和30多件玉琮最有特色。而同一墓地中的其余墓葬,陪葬物品则寥寥无几。其他各地有代表性的遗址,也都存在这种陪葬物品多寡悬殊的现象。这不仅反映出父系氏族社会时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

  另外,在陪葬物品中,有一种东西特别引人注意,那就是猪。在母系氏族社会时,也有陪葬猪的现象,但很少见。而父系氏族社会时,陪葬猪的现象则相当普遍。西到陕甘,东濒大海,北至松辽,南逾长江,各地都很流行。山东大汶口遗址第一次发掘的100多座墓葬中,有40多座陪葬有猪头,每座1~4个不等。甘肃皇娘娘台、大河庄、秦魏家墓地,共出土猪下颚骨近600块,每墓少则1块,多的60多块。葬猪是一种宗教行为,认为人死以后,仍和生前一样要吃东西,这可能就是祭品的起源。至于为什么多用猪很少用其他家畜,大概是因为猪是当时人们普遍饲养的家畜,容易得到,用起来方便。至于称猪是一种神物,那是以后的事,氏族社会并没有出现。

  (4)人殉初见端倪。人殉,也称殉葬,是指人死以后,其妻妾等人也要随着死,一同埋葬。这是一种野蛮而残忍的丧俗,是人类丧葬史上最大的污点之一。人殉现象是私有制的产物。父系氏族社会,男子由于在生产、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成了一家之主,拥有一切特权。妻子则成了他们的私有财产。于是,有的男子便乱发淫威,勒令妻子在他死后陪葬。在父系氏族社会的墓葬发掘中,常见到一些成年男女一次合葬,有的就属于这种现象。甘肃永靖秦魏家父系氏族社会遗址的100多座墓葬中,就有一部分是成年男女2人的一次合葬。男子仰身直肢,女子侧身屈肢,位于男子左侧,面向男子。武威皇娘娘台遗址,既有成年男女2人一次合葬,男子仰身直肢,女子侧身屈肢面向男子;也有1男2女3人一次合葬,男子直身仰居中央,2女在左右两侧,侧身屈肢面向男子。山东大汶口遗址发现的8座合葬墓中,有4座是成年男女2人一次合葬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青海乐都柳湾等遗迹,也都有成年一男一女,或一男多女的一次合葬墓。如此众多的成年男女一次合葬的现象,不可能都是同时自然死亡。而且,从男子仰身直肢、女子侧身屈肢面向男子的葬式来看,女子很可能是被迫为丈夫殉葬的。原始社会的丧葬丨父系氏族社会葬俗的变化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穿越美的世界历程》新书发布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