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慎终 > 正文

传丧葬习俗的礼仪|哭丧

时间:2019-11-28 21:39     来源:中华丧葬     作者:李少林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从程序上来说,哭丧仪式贯穿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然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最受重视。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从程序上来说,哭丧仪式贯穿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然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最受重视。

  丧葬祭礼对哭的方式、地点、对象、时间均有严格的规定。

  哭丧礼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及男女性别的不同,制定了相应的“哭法”。高高低低、断时续、参差不齐的“大合哭”,配合着鼓乐,为丧礼平添了几分热闹。这热闹又反过来加剧了丧丰的肃穆悲凉气氛。丧葬祭礼就是在这种热闹而凄苦的气氛之中进行的。

  哭丧礼规定,“父母之丧,哭无时”(《礼记·檀弓上》)。所谓“无时”,还指亲戚来了要哭,吊客来了要哭,浴尸时要哭,小敛时要哭……下葬时要哭,就是祭祀也要哭。凡是该哭的时候,就必须哭。按民间习俗,出殡时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的“唱哭”,否则即被视为不孝。此外,哭的音量大小也至关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大逆不道、天理难容。为了求得孝的美笛,于是孝子贤孙们在此确实也颇费了一番心机花钱请人替死者哭丧便是历代孝子贤孙们惯用之手法。有些地方即出现了职业性的哭丧夫或哭丧妇。

  哭丧礼规定,子孙辈悲哭逝去的父母、祖父母,必须痛哭,并且要哭声不断,又是泪水又是鼻涕,手抓脚蹬。或者是亲人刚死,旋即脱掉帽子,去掉束发物,披散着头发,光着脚丫,用布带(南方一些农村用草绳)将上衣的前襟扎于腰间,捶胸顿足地哭,这就是礼书上津津乐道的“辟踊”。捶胸顿足地哭之外,有时甚至要脱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贴身的内衣,两膝着地,匍匐身子,额头触地悲哭。一般情况下,男子多为不出声的“泣”,即使是哭,也没有词,也不成调。当然,丧葬礼并不要求所有的孝子呼天抢地,率性而为。当官的就不需要脱下左袖,秃子不去掉帽子,有腿疾的不用跳跃。

  女子痛哭之时,要叙述亲人生前如何克勤克俭,如何吃苦耐劳,如何抚育子女等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长辈的遗体,向吊唁的客人哭诉,以宣扬死者的功德,表示自己的遗憾悲恸。这种自编的词句,临场发挥的效果极佳,不仅有板有眼,有腔有调,而且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听后,使人鼻酸,无法忘怀。另外,哭时也要手舞足蹈,也要“辟”。但这辟不像男子那样将胸脯拍得“吧吧”响,而是轻轻地“击”。国君死,对许多大臣来说,好似失去了考妣,也要这样痛哭。

  哭丧礼规定,百日后,由无时哭改为早晚哭,民间则干脆提前到了“终七”,即七七这天。后世灵柩入土,家人哭过后,就再也不哭了。过了时问还在哭,不但不会得到人们的赞赏,反而会受到批评、嘲讽。《礼记·檀弓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便是例子:伯鱼(孔丘之子,名鲤)的母亲死了,一周年之后,伯鱼还在哭。孔子听到哭声,问:谁在哭?弟子报告说:鲤。孔子笑了,说:嘻,过分了!伯鱼听罢,再也不哭了。母亲死了一年,伯鱼依然在哭,孔子认为不合礼的规定。

  哭,既有真心诚意,也有装模作样。透过哭,可以看出死者的家业、人丁的大体情况,也能反映出死者生前的地位和功过,更能体现出死者的人缘关系、社会交往。换一角度来讲,哭是亲友对离去不久的魂灵表示的挽留和劝说,是想周大的声音吸引魂灵的注意,然后将它带回家中,享受亲戚朋友的哀悼和奠祭。

  在全部的丧葬祭仪中,哭丧礼是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因为它贯穿着整个活动的始终,而且会依各个程序定时出现,而别的仪式不是这样,旅行之后,一般就不再重复了。

  送葬时伴随着哭声唱出的歌称“挽歌”,又作“歌”。上古无挽歌。《礼记·曲礼上》曰:“适墓不歌,哭日不歌,ll缶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最早的挽歌见之于《左传·哀公十一年》:“吴子伐齐,将战齐将,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杜预说:“《虞殡》,送葬歌挽歌入礼,兴起于汉晋时代,此后更加流行。唐代帝王葬礼:“挽郎二百人,皆服白布深衣,白布介帧。”杜佑的《通典》载:分别排列在送葬队伍两边,沿途唱挽歌。《宋书·礼志》载:“有司又奏依旧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为挽郎。”并对送葬时的挽郎人数作如下规定:三品以上官员葬,唱挽歌者分成六行,走在送菲队伍前列,每行六人,“共三十六人。四品四行,寸‘六人’。五品六品官员挽郎八人,七品八品六人,九品四人。明清两代也有类似的规定。

  挽郎的服饰要求统一,历代均有规定。挽郎在行进中,两边的执绋,中间的执霎,霉是木制的大扇,上面绘有图画。另外还有披铎,铎由铜制做。随着行进人的步子发出响声,作为挽歌的节拍。挽歌后来演变成挽词,挽联。传丧葬习俗的礼仪|哭丧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穿越美的世界历程》新书发布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