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慎终 > 正文

传丧葬习俗的礼仪|报丧

时间:2019-11-28 21:21     来源:中华丧葬     作者:李少林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报丧指丧家向亲戚朋友邻里等报告死讯、丧期、葬期,它造以发信号的方式将有人辞世的消息告知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前往报丧不误。

 

  报丧指丧家向亲戚朋友邻里等报告死讯、丧期、葬期,它造以发信号的方式将有人辞世的消息告知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前往报丧不误。报丧的同时丧家须在门上发信号,像人初生时在家门挂出诞生标志一样,人死以后,丧家在门上要挂出标志,称“挑钱”。所谓钱,也就是纸幡,有的地方叫“通天纸”;有的地方因为纸的张数要和亡人的岁数相等,所以也叫“岁数纸”。挂的位置在院门口,男左女右。有的地方丧俗要挂麻灯,各式麻灯颇有讲究。

  麻灯:丧用灯类统称“麻灯”,有下列各种:

  圆形白底蓝字,前后两面书写宋体“大门”两字,悬檐下大门正中。

  柑灯--柑桔形白底蓝字。男写“乡饮大宾”,女写“孺人”,悬大门灯两侧。出殡时,持行前面。

  孝灯--圆锥形白底蓝字,前面写“几代大父(母)”,后面写姓字。视死者代数,以白红蓝布及麻布,折其层数烧之。人死则多加一代算,由此无孙者书为三代,有孙者书为四代。此灯悬于柑灯之次。出殡时,随行魂轿两侧。

  红灯--小型红底无字,或称“小孝红灯”。出殡时,遗族各持其一。

  麻灯--因用竹托之,亦称托灯。又用红灯象征求吉祥,蓝灯在前,红灯在后,取逢凶化吉之意。

  报丧的目的是为了使丧礼公开化。死人是家庭、家族乃至万村落最大的事件之一;丧礼也是乡土社会中的大事,是民间各种仪式活动中最为隆重、也最为铺排讲究的仪式,因此,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几个人单独完成,丧事活动中的一些具体事宜也都要由家族成员商议解决。另外,每个死去的人都有自己的交际网络,都有一群亲朋好友,讣告这些人皆来为死者致哀,是对生者负责,民间一般以口报为主,即孝子亲自前去报丧,对那些至戚以及关系特殊的尤其要如此,否则礼数不到;而对那些较为疏远的,则捎个口信即可。报丧去的孝子要穿教服,或者戴顶孝帽,腰里扎条孝带子(麻)。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接,无论长幼,都要叩首。有些地方孝子孝孙不必亲自出门报丧,而是由他们委托族人、乡邻前往亲戚家报丧。在报丧的同时,有些地方还依男左女右的习惯在宅居大门侧边的墙上贴一长条白纸。亡者若是老年人,家人便在纸上直书“恕报不周”或“恕不遍讣”四个大字,并在纸的左下方小字写出“某氏之丧”的字样。死者如果是中青年,家中父母健在,则只在纸上写出“某氏之丧”,不落小字款。功成名就的中年死者,不管家中有没有老辈人,均要写出生前的官爵、姓名、生卒年月、丧主及孝子的姓名。

  黑龙江一带则以门外悬纸以报丧。纸条数以死者年龄不同来决定,一岁一条。另加表示天和地的两条。并以死者性别不同决定悬纸帛位置,死男悬门左侧,死女悬门右侧,人们一看见门口纸条便可知这家死了人,死者是男或女,死者寿数,也一目了然。

  在历史传承中,报丧礼仪演进得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浙江一带是派家中合适的亲人去报丧。报丧人必备雨伞一把,倒挟于蕨下,谓之“倒挟报死伞”,俗谓死者的灵魂会躲在伞内跟着去的,到了亲友家门将雨伞头朝下,柄朝上竖放在门外边。家人见。状必知来者之意,忙备汆蛋一碗请来者进屋食用,俗称“报生不鼍譬乎?报死无空口”。许多地方俗谓吃点心是为报丧者解晦气。吃一翟告知“某某去了”,“走了”,于某日某时入殓,即告辞。一般拳?哆讯后家主须掷碎一只碗以解丧气。随即准备礼品香烛前往赴丧。报丧的同时是设奠。《礼记·檀弓上》云:“始死之奠,其余阁也与!”也就是说,设奠使用的物品,即肉、酒等等,是死者生前收藏、还没有食用完的。“阁”,指收藏食物的地方。其肉、酒包括脯(干肉)、醢(用鱼、肉等制成的酱)、甜酒等。而摆放的位置,是在遗体之东靠近尸的肩部或者头部。始死之日设奠,没有时间的限制。从次日开始,朝奠日出,象征早餐;夕奠日落,表示晚饭。如果正是谷物、水果、蔬菜的收获季节,则要送给死者品尝,此谓之“荐新”、“尝新”。设奠的目的,是为了安慰刚刚脱离人世的死者,并让它依时填饱肚子。

  还要为死者设置牌位--灵位。灵位用纸或素绫做成,居中直写“某姓某名之灵位”;或先写官爵及主祀者对死者的称谓。设置灵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祭祀。灵位摆放在供桌上,或设于灵座上。无论供桌还是灵座,上必燃点着一对大蜡烛;香炉中插满了香烟袅绕的檀香;另外,还陈列着死者生前喜好的食品,或者衣服、鞋帽、枕头、被子等物。灵座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灵床”。灵床的功用与灵座相同。

  由灵座、灵床发展而至灵堂。灵堂是专门陈列灵位和灵柩的房子,悬挂着的亲友们赠送的悼幛、挽联等等。

  悼幛即挽幛,是亲友特意送给死者的一幅幅布帛,布帛正中题字,如“某某千古”、“化鹤归辽”等等,左侧下方落款“某某敬挽”之类的字样,甚至可以添加挽者与逝者的关系,挽者的乡贯、身份等。丧葬礼仪是公开性的集体活动,本身就是一次社会聚合的机会,这种聚合在缺少多渠道交往的传统社会中是十分必要的联系手段。让丧情公布于众,至少有以下两个具体的社会效应。

  其一,让人们知悉本家族或本村寨有人辞世,须立即停止一切生产活动,尤其是带有喜庆色彩的行为,并遵守各种丧葬禁忌,以免给本家族或本村寨带来不利影响。

  其二,让人知道本家族或本村寨有人辞世,按各地习惯,各家应立即派人前往丧家帮助料理丧事。在某些民族地区,本村寨各户人家或亲友照例应在物质上给丧家以无偿帮助。传丧葬习俗的礼仪|报丧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穿越美的世界历程》新书发布会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常回家看看是爱的旋律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