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历代孝论 > 正文

天经地义论孝道|古代三十六良母(3)

时间:2019-11-30 20:56     来源:天经地义论孝道     作者:骆承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有人说:一个国家的前途,决定于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此话有一定的道理。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良母。她们教子励学,教子仁德、忠信、勤廉,教子治国等,教育出一个个好儿女,写下了一代代光辉的历史。

  二十一、王母尸教

  秦朝末年,沛人王陵在刘邦起义反秦时,带着一些人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十分忠心。在楚汉战争中,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掳去,项羽派人叫王陵母亲写信,招王陵投降。王陵母亲认为刘邦行为仁义,项羽惯于杀戮,希望儿子辅佐刘邦。她对使者说:“请您告诉王陵,要他全力辅助汉王。别因为我而出现二心。”说毕,伏剑自刎,以自身一死教育儿子。王陵听后,更坚定了扶汉灭项的信念。后来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日后又做到汉朝的丞相。

  二十二、张汤良母

  汉武帝时,任御史大夫张汤的母亲,对儿子要求很严格。张汤少时喜欢争强斗胜,欺负别人,张母多次怒气冲冲地责备他,但对他坚持正义的行为,却不责问,张汤这一性格一直没改。以致后来遭到丞相严青翟和三长史的怨恨,把他告后拘囚,迫使张汤自杀了。张汤死后,其兄弟、儿子要厚葬他。张母说张汤是天子的大臣,天子一定知道他为坚持正义被恶语中伤而死,不必厚葬。汉武帝听说后,知道张母最了解自己的儿子,派人重新审理此案,弄清了张汤的冤情,杀了三长史,严青翟也被迫自杀了。

  二十三、隽不疑母

  汉昭帝时,隽不疑的母亲仁慈贤惠,善于教诲儿子。隽不疑当上京兆尹后,母亲多教导他对百姓要施行仁义,每次回到家,母亲总是问他为囚犯平反的情况,打听有多少应获死罪的人被特赦活了下米。如果听到许多百些被平了反,他便高兴,吃饭、说话也与平时不一样。如果知道儿子对百姓执行严刑峻法,便很生气,甚至不吃饭。为此,隽不疑在任官吏期间,对百姓严厉但不凶残。

  二十四、吕母起义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对百姓剥削压榨更加厉害。琅琊郡海曲(今山东日照)有个吕育,在县衙内当个管搜捕盗贼的小吏,被县令无故冤杀了。他母亲决心为儿子报仇。于是散尽家财,广泛结交豪杰。众豪杰屡受她的恩德后要报答时,吕母说:“不要报答我,只要和我一起进城杀了贪官,我便心满意足了。”于是他们毅然起义,攻进海曲城,杀了县令,吕母当了将军,是西汉末年第一支农民起义军。此后,赤眉、绿林等起义军继续战斗,终于推翻了王莽政权。

  二十五、孔母舍生

  东汉末年,孔子十九世孙孔宙的妻子,经常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那时宦官专权,迫害好人。张俭被迫害,到朋友孔褒家避难。孔褒不在家,他弟弟孔融接纳了他。日后被宦官侯览得知,要追究责任,对藏匿张俭者重重治罪。孔褒说:“张俭是我的朋友,藏匿他是我的责任,应对我治罪。”孔融说:“人是我留下的,我有责任,应对我治罪。”他们的母亲却说:“儿子是我的,如果治死罪,全由我承担。”最后孔褒被杀了头,但孔母大义凛然,却做出了好的榜样。这样一来,人们更看清了宦官邪恶的嘴脸了。

  二十六、赵母就义

  东汉时赵苞,奉命到辽西上任时,顺路把母亲、妻子一起接到任上。但却被乌桓人围住,将他母亲、妻子掳去。两军阵前,敌人提出条件,“如果把辽西的城池让出来,就放你母亲回去”。赵母在阵前大声对儿子说:“千万不能这样做。让不让城是公事,放不放我是私事,不能因私害公。你有心接我来,已经是很孝顺了。如果为了我让出城池,使更多的母亲遭殃,是不忠不孝。”敌人残酷杀害了赵母,赵苞坚守阵地,盼来救兵,打退了敌人。

  二十七、徐母骂曹

  东汉颖川人徐庶字元直。自小母亲就教育他做人正直。早年因给别人打抱不平被捕,经一些朋友力救得脱。从此努力学习,与诸葛亮交友,他们经常分析天下大势,指点江山,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后来诸葛亮将徐庶推荐给刘备。带操为了得到这个人才,捉住了他的母亲。徐庶不得已到了曹营。徐母知道刘备仁德,曹操霸道,捉自己当人质一事是不讲道理,于是找机会把曹操大骂一顿以后,自缢而死。徐庶身在曹营,一言不发,终生未为曹操出过一个计谋。

  二十八、陆母彰廉

  三国时,吴人陆绩的母亲对儿子幼年就谆谆教育,做官后更教育他为官要清廉。他从郁林太守任上卸职还乡时,一家四口人的财物,装不满一船。陆绩担心船轻难抵风浪,买了一些大甏装满咸菜。船公还搬来一块几百斤重的大石头压到船头。行船的路上,遇见水盗,遍搜船体,见无物可拿,空手离去。船到了家,陆母高兴地对儿子说:“你如果装来一船金银财宝,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如此清廉地回来,我很高兴,这块大石头可收藏起来作纪念。”人们把这块石头称做郁林石,又称“廉石”。

  二十九、“女中丈夫”

  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称帝)之母褚氏,是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氏名蒜儿,父亲褚裒是名门贵族。立皇帝不久,二十三岁的晋康帝便死去,褚氏才二十一岁,儿子司马聘刚满两岁。皇帝一死,朝内大乱,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她首先发了一道诏书,声明自己临朝听制,抱着儿子主持国政。她先后称制近二十年,能体恤民间疾苦,减轻对百姓的征调。在出现灾荒时,对百姓赈济。尤其是她不贪恋权贵,不许外戚专权,为晋朝保住了江山。历史上有人把她誉为“女中丈夫”。

  三十、陶母拒鱼

  东晋名臣陶侃,幼年丧父,寡母把他带大。二十多岁当浔县吏时,托人送回一罐鲊鱼给母亲。陶母却拒收,说,“这是官物,我要了倒增加忧愁。”坚持把鱼退了回去。后来陶侃和母亲住到一起,对他教育和要求更严了。有一次,他家宴请宾客,陶母把案上的饭粒吃掉,陶侃希望母亲不要这样,给自己留点面子。陶母说:“你要事业?还是要面子?你应知道农夫耕作的艰难,才能有饭吃。”陶侃跪下认了错。从那以后,他为官特别节俭,传为佳话。体恤民情,受到人们的称赞。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