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历代孝论 > 正文

天经地义论孝道|儒孝之源五孝星

时间:2019-11-30 20:53     来源:天经地义论孝道     作者:骆承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山东省济宁市辖区内,曲阜有孔子,嘉祥有曾子(参),鱼台有闵子(损),泗水有仲子(由),邹城有孟子(轲)。他们都是儒家学派的“圣贤”,又都是中华孝文化的创立者、提倡者、实践者。

 

  山东省济宁市辖区内,曲阜有孔子,嘉祥有曾子(参),鱼台有闵子(损),泗水有仲子(由),邹城有孟子(轲)。他们都是儒家学派的“圣贤”,又都是中华孝文化的创立者、提倡者、实践者。为此人们把这里称做“儒孝之源”。这五位被历代尊崇为至圣、宗圣、费公、卫公、亚圣的人,对中华孝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略述如下:

  孔子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孝子。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便去世,幼年孔丘只有一个亲人——母亲颜征在。孔父叔梁纥原来有一妻一妾,他们生了九个女儿和一个跛足的儿子,叔梁纥生前对颜征在及小孔丘爱抚备至。他死后,家中关系复杂难处。孔母颜征在毅然离开家,带着三岁的小孔丘搬进了鲁城。当时鲁都内颜姓很多,在生活上能对他们适当照顾。二十岁刚出头的孔母颜征在,自食其力,茹苦含辛地将孔丘培育成人。孔子六岁“尝陈俎豆,设礼容”,就是听从母亲教导,习礼、演礼,准备将来干大事业。鲁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较别处发达,故能学到很多文化、思想和处世本领。孔子日后教习弟子们“六艺”的各种本领,都是小时候学习的。确切地说都是少年孔子听从母亲安排,努力学来的。

  孔母颜征在把一切爱都给了儿子孔丘,自己积劳成疾,三十多岁便死去,当时孔子才十七岁。母亲忽然病故,孔子十分悲伤,他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合葬的事。在他家中颜征在之前丈夫已有一妻一妾,她算是“三房”,依周礼,无资格与丈夫合葬。此时已对周礼详熟的孔丘,深感慈母的养育之恩,决定依正妻的规格将父母合葬一起。但却不知父亲葬地,便将母亲的棺木停到鲁国繁华的五父之衢,跪到那里,日夜啼哭,希望知情人告诉他父亲的葬地。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感动了一个叫挽父的赶车人的母亲告诉了他。她知道叔梁纥当年葬到鲁国都城东面不远的一个地方,孔子便将父母合葬在一起,这就是后来曲阜城东15公里的“梁公林”。

  为什么孔母生前不把其父葬地告诉孔丘呢?这又体现慈母对儿子深深的爱。依当时的规矩,每逢年节、亡人的生日(阴寿)、忌日(死日)都要按时祭祀。祭祀时要买一些祭品。梁公林离鲁城30华里,还要花钱雇人挑着祭品,孤儿寡母祭一次要用去一天的时间,祭时或祭后都要带来悲伤的情绪。每祭一次在经济上、时间上、情绪上都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耽误儿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孔丘集中精力学习各种本领。孔母为了保证儿子学好,成名、真是煞费苦心,孔丘自然也理解母亲的深意,以致母亲死后因不知父亲葬地,不但不对母亲埋怨,还坚持冲破陈规,将父母合葬到一起,充分体现孔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孔子不但有孝行,更主要的是说出许多孝的理论,成为当时及日后人们行孝所遵循的标准。主要有:

  一、学习、修养,一切从孝开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二、从各方面对父母关爱,不但使年老的父母衣食无缺,还要及时关心父母的健康,为父母年老而担心。对父母不但要养,也要敬。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孝,何以别乎?”

  三、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旨,最难得的是时时对父母和颜悦色。但父母如果有了错误,要及时好言谏诤。

  孟武子问孝。子曰:“无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子曰:“事父母几谏。”

  四、不要给父母增加麻烦。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

  五、父母在时,不要走太远。即使远行,也要随时和父母保持联系。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六、子女应继承父母遗志。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七、父母死后也要怀念。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及向宰予强调父母死后要服“三年之丧”。

  八、忠孝一体。

  孝为小忠,忠为大孝,两者联系密切。如“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九、赞扬孝子。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孔子这些孝的主张,从各个方面说出了有关孝的基本问题。在他的教育下,其弟子有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把孝提到又一高度。在这些主张下,孔子把自己孝的主张传授给弟子曾参,作《孝经》,全面阐明了孝的理论,使多年的孝行发展为孝道。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