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历代孝论 > 正文

历代《孝经》序跋题识|孝经郑注后叙

时间:2019-11-30 20:35     来源:历代《孝经》序跋题识     作者:严可均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二陆善读书者,语必有因,是否郑注,今宜详考。而注中故实,类不类、同不同,亦宜详考。

 

  《孝经郑氏注》,自宋已来无行本,全据魏徵《群书治要》与《经典释文》汇而录之,补以各书所引见,遂为足注本,可缮写。按陆澄云:“观其用辞不与注书相类,自序亦无《孝经》。”陆德明云:“检《孝经注》与注五经不同。”二陆善读书者,语必有因,是否郑注,今宜详考。而注中故实,类不类、同不同,亦宜详考。

  一、郑《自序》。今无全篇,《孝经正义》引其略云:“遭党钢之事逃难,至党锢事解,注古文《尚书》《毛诗》《论语》,为袁谭所逼,来至元城,乃注《周易》。”据知注《易》在临卒之年。《自序》注《易》时,稍牵晚年,所注《诗》《论语》,前乎此者,置不登载,未可据为《孝经》非郑注之证也。《唐会要》七十七、《文苑英华》七百六十六载:郑《自序》“逃难”下有“注《礼》”二字,无“至”字。余与《孝经正义》引同。郑氏注书三十余年,论《天文》《七政》,注《纬候》最先。《孝经》逃难时注,以党事逮捕,故“逃难”本序所谓“避难南城山”者也(《乐史》以黄巾寇青部事当之,非)。逾时而禁锢,乃注《三礼》,《檀弓正义》引郑志答张逸问礼,注曰《书说》。《书说》,何书也?答曰:“《尚书纬》也。”当为注时,在文网中,嫌引秘书,故诸所牵图谶皆谓之《说》,是注《礼》在禁铺时也。注《若秋左氏》未成(宗均注《春秋纬》引郑《六艺论·序春秋》云“玄又为之注”,见《孝经正义》),亦在禁铟时知者。《本传》列《箴膏盲》《发墨守》《起废疾》,在党禁解之前;其《鲁礼褅袷义注》《尚书大传》,盖注《礼》时作;《驳五经异义》,盖注《春秋》时作;晚年又注《乾象历》。若然,自序无者多矣!何止《孝经》?

  二、法服。郑氏注《礼》,用力甚勤,参互推求,以定画一,小有不类,便书之为夏殷、为虞夏、为鲁、为晋,霸制与周制区分为五,故无不类。然所定服章,视今文、古文说殊异。余浅学,诚不敢知郑之独是,而今文、古文说之皆非也。

  伏生《大传》:“山龙,青也;华虫,黄也;作绘,黑也;宗彝,白也;璪火,赤也。天子衣服,其文:华虫、作绘、宗彝、璪火、山龙;诸侯:作绘、宗彝、璪火、山龙;子男:宗彝、璪火、山龙;大夫:璪火、山龙;士:山龙。”如《大传》说:“天子服备五色,公、侯、伯四,子男三,大夫二、士一,而华虫唯天子服之,山龙自天子下达。”伏意五色黄为尊,《尔雅·释言》:“华,皇也,皇之言黄。”《大戴礼·五帝德》:“帝喾、帝尧黄黼黻散衣。”《王制》:“有虞氏皇而祭是也。”“士山龙”者,《周礼·节服氏》:“衮冕,六人惟王之大常。”是周时下士亦服衮龙,犹沿古制也。《大传》五章,不及日月星辰者;三辰画于旗常,不于衣;又不及粉米黼黻浠绣者,谓画山龙等于絺而刺绣之,其空隙处刺为黼黻文;粉之言分,画出山龙为界域,俾五色不相乱,视其文如聚米然,故谓之粉米。《考工记》:“绘画之事后素功,是也。无山龙等,则粉米无施,故粉米不自为章。”《说文》用古文说,“黺”字解云:“衮衣、山龙、华虫。黺,画粉也”;“䋛”字解云:“绣文如聚细米也”,与今文说亦合。汉学师承,皆有所本,唯郑推《仪礼》九章,合日、月、星、辰为十二章。故注《礼器》云:“天子服日、月以至黼、黻,诸侯自山龙以下”,此乃初定之说,谓四代皆然,即《孝经注》所谓“百王同之,不改易者也”。寻之触碍,故注《王制》云:“虞夏之制:天子服有日、月、星、辰”。“夏”者,文便非有实征,故注下文“有虞氏皇而祭”云:“有虞氏十二章,周九章,夏殷未闻。”又注《郊特牲》“王被衮以象天”,云谓“有日月星辰之章”,此鲁礼也。虞夏、殷周既已区分,说始密。复因《明堂位》有“殷火、周龙章”,《周礼·司常》有“日月为常”,《左氏·桓二年传》有“三辰旂旗”“火龙黼黻”,不得触碍,故注《周礼·司服》:“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王者相变,至周而日月星辰画于旌旗,而冕服九章登龙于山,登火于彝舞”,说益至密。九章者:一龙,二山,三华虫,四火,五宗彝,六藻,七粉米,八黼,九黻也。十二章者:一日,二月,三星辰,四山,五龙,六华虫,七宗彝,八藻,九火,十粉米,十一黼,十二黻。异日,注《虞书·五服》,遂分十二、九、七、五、三,为五意,以自坚其十二章自说。王肃难郑,以为“舜时三辰,即画于旌旗,不在衣也”,其说虽长,而郑义仍牢不可破。马融说“士服藻火,大夫加以粉米”,郑亦不从也。大较郑学积累而成,由疏而渐密,注《孝经》在注《礼记》、注《周礼》之先,用其初定之说,触举大纲,后虽累更其前说,犹以《孝经注》小异大同,不复追改。陆澄谓“不与注书相类”,试问“天子服日月星辰”,非郑,谁为此语者?不必致疑。

  三、五刑。《释文》载:“郑注凌乱,以致轻重失宜。余既为按语移正之矣。”而按语有云:“《书》《传》所说目略,衰周法家追定,郑亦据法家为说,尚未尽其词。汉用李悝《法经》,《书》《传》所据,盖《法经》之类也。萧何取《法经》为汉律,其初从汉祖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郑说墨、劓、膑、大辟略同,盖皆据《法经》,不能指实,故泛言法家,而郑意又有可推得者。详余按语中。”若乃朝聘巡守,郑注《王制》破经,注《孝经》不必破经,非二陆所疑也。无须详考。

  道光甲午岁夏四月望,严可均书于睦州寄庐。

  《纪孝行》章注“忿争为丑”,日本刻《孝经郑注》如此,盖据《治要》原本也。《治要》刻本删去,今仍用原本。可均又记。历代《孝经》序跋题识|孝经郑注后叙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全国诗歌座谈会在京开幕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