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父慈子孝 > 正文

父爱如山

时间:2019-11-29 19: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黄晓波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父亲去世十多年了,我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父亲的音容笑貌,总感觉父亲并没有离开我们。

 

  父亲去世十多年了,我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父亲的音容笑貌,总感觉父亲并没有离开我们。

  父亲是穷苦人家出身,在参加革命工作前,父亲家里一直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父亲很小的时候,我爷爷就被侵占家乡的日本鬼子杀害。所以,我自小就对日本帝国主义特别痛恨。我奶奶含辛茹苦地好不容易把我父亲四兄弟姐妹拉扯大。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听姑姑说,父亲从小就很懂事,很勤快,也很要强,十来岁就帮着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力气活,还要帮着带弟弟。奶奶省吃俭用送父亲读了几年书。两个姑姑没有上过一天学,一是供不起,二是奶奶认为家里的男孩应有一个能识文断字的,以后不受人欺负。父亲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也很体贴奶奶。父亲到县城义学读书这几年,发愤用功读书,每天省下一顿饭,早餐、中餐常常是并在一起吃,吃的是用自己家的竹筒带来的冷饭,几乎餐餐都就着一点咸菜吃,甚至有时连咸菜都没有。每天早上天还未亮,父亲就很早起床,把厨房的水缸挑满水。每天放学回家,父亲顺道还要砍一些柴草回来烧。父亲是班上为数不多的、破旧的书包里不仅放着课本而且还放着一把柴刀和捆柴绳的学生。

  我出生的年代正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亲在我们几兄弟小的时候常对我们说:“年轻人不要怕吃苦,不要怕累。吃苦是福,勤俭是福,现在的日子比我小时候好多了。”当时的我听了似懂非懂,心里甚至还有些抵触,吃苦怎么会是福了呢?直到长大了,才渐渐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要从小磨砺好的品质和习惯,长大才能更好地报效党和国家。

  在旁人的眼中,父亲是不苟言笑的人,也有人说父亲有时过于严肃,我小时的印象中也是如此。父亲中等个子,浓眉大眼、高鼻梁、目光深邃。小时候,我们几兄弟都比较惧怕父亲。父亲由于工作忙,除了回家休息和用餐,平时在家时间很少。父亲虽然很关注我们几兄弟的学习和表现,但当我们的面讲得并不多,表扬的话讲得更少。有时我们某件事做得不够好,父亲至多问一句,甚至只需用眼睛盯我们一下,我们就知道赶紧把事情做好,做好赶紧开溜,无需父亲多说。只有每个学期结束时,学校发的成绩报告单和评语,父亲必看,需要家长签字的,几乎都是父亲签字。偶尔我们也有某门功课考得不太理想,想叫母亲签字,但母亲总是婉转地说一定要给父亲看的。

  那时小学、中学里,每个班级、每个学年都要评比几名三好学生,成绩报告单上会注明,同时还发奖状。如果成绩单里夹着奖状,父亲的嘴角会露出笑容,但很快又像平常一样,似乎这是应该的。每当这时往往是我最紧张的时候,巴不得父亲简单问几句就过去了。虽然父亲平时挺忙的,但每年这个时候,不知父亲怎么有那么多的时间,问得很细、谈得很细。特别是成绩报告单上列出的缺点,要我们说出原因,然后帮我们分析,教我们怎样去克服。

  当然父亲也常常有笑得很开心的时候。比如有同事或邻居来家里做客,有时老家农村来了乡里乡亲,有时看到熟人抱着小孩来家里玩……父亲总会放下手中忙的活,或正看的文件什么的,微笑着相迎、交谈。即使是我的同学、玩伴来了,父亲也会点点头、笑一笑。实际上,父亲是非常善良正直的人。熟悉父亲的人中,常有人说父亲为人正派、作风务实,喜欢与农民群众交朋友,喜欢跑农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喜欢自己动手写讲话提纲。常常听父亲的同事说,很愿听父亲在会上的讲话,父亲开会时讲话、作报告很风趣幽默,举的例子很生动。

  父亲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工作中也比较注意方法。我听父亲当年的同事讲到父亲工作中的这么一件事: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初冬,父亲由家乡调往赣东另一县工作,担任县委书记。为了尽快熟悉县域情况、更好地组织冬修水利工作,父亲决定把全县的主要河堤与水库大坝都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于是父亲把县里分管农林水的副县长和水利局长叫来办公室,说要用几天时间看看县里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河堤和水库情况。父亲还说,能看的尽量多看看。副县长问,有些河堤和水库不通车,特别是有几座水库在山里,很远,有的路又不通,能否偏远一些的地方就不去,让所在的乡镇书记一并到县里汇报一下就可以了。父亲说,不通车没关系,我们可以坐一号车和十一号车去。副县长愣了一下,一时没反应过来,他说,整个县委大院才两三辆吉普车,没听说有一号车和十一号车呀。父亲哈哈一笑,用手拍了拍自己的两条腿说:“这就是十一号车啊,自行车就是一号车啊。”在场的人这才恍然大悟,轻松地笑了起来。父亲说:“既然有不少地方不通车,这次调研,我们干脆就不坐小车了,能骑自行车的地方就骑自行车,自行车都骑不了的地方我们就走路去,这样不就能更了解实际情况吗?就这么定了。”于是,大家稍做些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就开拔下乡调研去了。

  多年后,我听参与了这次下乡调研的一位同志“诉苦”说,连续四天的“一号车”和“十一号车”行动,大家扎起裤腿,穿上解放鞋,白天走河堤、上大坝,爬山岭、过村庄,一乡又一镇,晚上还要坐在一起汇总白天了解到的情况,吃住都在农民家里。那些天大家都累得腰酸腿胀,可饭吃得特别香、觉睡得也特别甜,还走了许多以前从没走过的路,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从不了解的情况,掌握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水利基本建设资料。大家都说值得!他们还说,县委书记年纪比我们还大几岁,书记都能吃这个苦,我们还有什么不能。

  那一次,父亲与水利战线上几位负责同志的“十一号车”行动,成了他们工作中珍贵的记忆,也是我们晚辈非常珍视的精神财富。

  回想当年,总觉得父亲对我们几兄弟过于严厉。现在,我们自己也早已为人父母。每每看到孩子的成长,每每回味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路走过,心里总会有许多感慨,总会想到父亲,想到父亲当年那不易察觉的深沉的父爱,体会到什么是父爱如山!父爱如山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从形式史到精神史如何可能?——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儒家的悌道:兄友弟恭 笃爱意诚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