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慈孝资讯 > 正文

头桥有10多户秦少游后人 孝、忠、信为立家之本

时间:2019-11-26 23:32     来源:扬州晚报     作者:宫鋆煜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8位。据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秦姓人口总数约为380万,约占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数的0.26%,排姓氏人口的第74位。其中又以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四省为秦姓大省,占全国秦姓人口总数的54%。
 

  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8位。据2013年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秦姓人口总数约为380万,约占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数的0.26%,排姓氏人口的第74位。其中又以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四省为秦姓大省,占全国秦姓人口总数的54%。

  广陵区头桥镇居住着10多户秦氏族人,据他们族内珍藏的“世德堂”《秦氏家谱》中记载,这支秦氏族人为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秦少游的后人。昨天上午,秦忠明向记者讲述了这支秦氏族人的迁徙历程。

  源于嬴姓

  尊伯益为得姓始祖

  秦忠明告诉记者,据史籍中的记载,秦姓起源主要有两个源流。一个是源于嬴姓,另一个是源于姬姓,“源于嬴姓的说法指秦姓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伯益是颛顼的裔孙。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伯益的后裔非子受封于秦,建立了秦国。公元前227年秦王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公元前206年,秦朝被起义军推翻,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秦灭后,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为秦氏,伯益也被尊为秦姓的得姓始祖。我们的‘世德堂’《秦氏家谱》源流序中记载的我们这一支秦姓起源也是如此。”

  秦观后人

  几经辗转,归于扬州

  秦忠明说,据“世德堂”《秦氏家谱》中记载,自己这一支现居住在头桥镇的秦氏族人是高邮秦观的后人。“谱中记载,我们这支秦氏族人北宋之初就已经居住在扬州,后迁至高邮。秦观的五世孙澜公举家迁至盐邑(今浙江北部海盐县),又传十二世,至秦观十八世孙沐公迁居丹徒,后明末清初之时,我们这一支脉的始迁祖因避兵祸逃至开元圣恩洲,见此地三面环水,土地肥沃,风景秀丽,便在此地购置土地,定居于此。”

  “这一来一去,其实是我们最早的祖先居住在扬州,后来几经辗转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扬州。清乾隆六年(1741),我们祖先依据旧谱第一次正式编修头桥‘世德堂’《秦氏家谱》,此后直至民国六年(公元1917)祖先们共计续修家谱六次。如今,我们这一支秦氏族人大多已经迁离头桥,散居在盐城、常州、南京、镇江等地。”秦忠明说。

  秦忠明介绍,“家族祖辈在数次续修家谱的序言中,都曾感叹修谱之时秦观向上追溯由于无太多史料记载,无从考证,是为憾事。直到2011年扬州蜀冈附近出土的秦观祖父秦咏墓志,为我们向上追溯家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佐证资料。目前通过墓志我们已经基本能确认秦观之上五世于后晋时期前居扬州,这对我们以后再次续修《秦氏家谱》提供了追溯线索。”

  诗书传家

  孝、忠、信为立家之本

  “我们秦氏一族一直以来都以诗书传家,祖先崇尚读书,子孙后代懂事起必须要读书识字,只有多读书才能懂事理,明是非。就拿我们小时候来说,家里很穷,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但是就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都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去读书。爷爷在世的时候经常对我们说,让我们每个子孙都读书并不是要求我们去考功名,而是希望我们能通过读书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秦忠明说,秦氏家族祖训的核心内容是孝、忠、信,“爷爷说,以前在秦氏家族中,不孝的子孙是没有资格参加祭祖活动的,所有的宗亲都会看不起他,他死后也无法葬入祖坟,牌位也入不得宗祠,这在封建社会是家族对一个族人最严厉的处罚。”

  秦忠明最后表示,家风之于家族,规范伦序,整齐门内,德业相劝,和睦族众而家族兴旺。孝、忠、信已成为根植于秦氏子孙心中的一种力量,它不仅是秦氏家族精神的体现,更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得以践行和传承。头桥有10多户秦少游后人 孝、忠、信为立家之本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大学的名片》新书分享会在武汉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推进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