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孝义 > 正文

孝道为中华文化的教化之本

时间:2015-02-14 20:41     来源:华藏海     作者:综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大家耳熟能详,表达出曹植对兄长曹丕迫害兄弟行为的悲愤之情,充满着无助、哀怨,言辞质朴,却感人至深。
孝道为中华文化的教化之本

[图语:杜甫诗意图 为国画家王时敏所画,画于清代。]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大家耳熟能详,表达出曹植对兄长曹丕迫害兄弟行为的悲愤之情,充满着无助、哀怨,言辞质朴,却感人至深。

  孔门非常注重孝悌之道,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尊敬父母,悌是友爱兄弟,人之所以与禽兽有区别,正在于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尊敬父母、友爱兄弟的人,一般性情敦厚,不会为非作歹,更不用说祸乱国家了。

  新闻报道,齐白石弟子、国画家许麟庐去世后,儿女对遗产起了纷争,三儿子把95岁的母亲告上了法庭。兼听则明,我认真地看完了电视台的采访录像,看着三代人闹得不可开交,不管是老人、儿女、孙儿女,眼睛中都露出逐利之光,走到今天这样的境地,是必然发生的事。

  人生在世,寿多则辱,王龄文以95岁之高龄,尚且要面对法庭的盘问,尚且要面对电视台之采访,将家庭琐事公诸于众,被世人评头论足,作为茶余饭后之谈资,是一个利字使然。儿女向法庭索要亲情,将老母亲与其他兄弟姐妹推上不义之地,依旧是一个利字使然。两相伤害,不知何时才能到头。

  按理说,许家是一个书香门第,儿女们真的是想为父亲母亲好,就应该同心协力,继承和发扬父亲的艺术,在艺坛赢得一席之地,也不枉费先人创业之难。所谓父作之、子述之,说是正是要善于继承先人遗志的道理。如今祸起遗产,兄弟阋墙,是最令人痛惜不过的。

  孝道,维系着人伦;家庭,是教化之本。古代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大力表彰孝道。大学者王裒,十分孝顺母亲,母亲生前十分害怕雷声,每逢雷雨之声,王裒都会守在墓边,大声叫道:“孩儿在此。”他在给学生讲《诗经》时,每到了《蓼莪》篇时,都会哽咽不已,讲不下去。因为《蓼莪》一诗,正是借孝子口,追叙父母养育之恩,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怆之情。

  隋朝时天下大乱,刘君良与兄弟居住在一起,同气连枝,团结一致,互济困乏。君良的妻子担忧时势不稳,于是想劝其兄弟分家。刘妻将庭院里的小鸟换了窝,大鸟小鸟相互打架。全家都觉得奇怪。刘妻趁此机会说:现在是天下争斗的时候,飞禽鸟兽尚不能相保,更何况人呢!刘君良听从了妻子的话,与兄弟分家。过了一个多月,才知道妻子的计划。于是,他又召集兄弟一起,承认了错误,重新建立以前亲密的关系。

  孝道,并不是一句虚言,是希望人们将心比心,推己之心以及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百余年来,孝道被披上了禁锢人性的恶名,被打得永世不得翻身,再加上而今之人重法不重情理,孝道更是被淹没合法化的借口中,越来越不被人们珍视了。一家兴孝、一国兴孝,一家兴仁、一国兴仁,手中执掌法律者、在上位者能不慎乎。
 


  [图片赏析]

  [作者]王时敏(1592年—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首辅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崇祯初以荫官太常寺卿,故被称为“王奉常”。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图语]杜甫诗意图 纵39厘米,横2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共12页,每幅隶书杜诗二句,后幅页又自跋云:“少陵诗体宏众妙,意匠经营高出万层,其奥博沉雄,有掣鲸鱼探凤髓之力,故宜标准百代,冠古绝今,余每读七律,见其所写景物,瑰丽高寒,历历在眼,恍若身游其间,辄思寄兴盘礴。适旭咸甥以巨册属画,寒窗偶暇,遂拈景联佳句,点染成图,顾以肺肠枯涸,俗赖填塞,于作者意惬飞动之致,略未得其毫末。诗中字字有画,而画中笔笔无诗,漫借强题,钝置浣花翁不少,惭愧!西庐老人王时敏。”上册页画巫峡弈棋,松云绝壁,山村春色,藤月荻花。用笔颇为潇逸,满纸墨韵,非常生动。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钟永新:打造自贡城市研究的文献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
    推进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